目前,就股市的跌幅来看,水泥行业变化不大,但随着水泥使用高峰期来临,未来股市反弹的几率比较大。而水泥行业在经历了国五条、两会一些政策变化的影响后,紧张的局面稍有缓解,由于房地产政策的变化,环境质量的强烈要求,让水泥工业在企业结构、产量、质量、技术革新方面寻求更好的出路。紧张激烈的寻求到解决方法后,步入暂时平稳的过渡轨道。
不仅各企业寻求解决之道,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相应政策和行动。
济南市经信委启动工业转型“6+1”行动,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原则,严把水泥磨机置换准入关口,整合现有水泥产能,力争做到企业个数和总体产能只减不增。使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增加了水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将出台,给水泥生产线的改造提供了标准。
部分市政府机构纷纷出台和下发了水泥脱硝、脱硫的标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水泥行业的改革道路。平顶山要求水泥企业脱硝率达到60%,此外,市环保局还发出了限期治理整改的计划。国家安监总局督导组分别对一些水泥企业进行检查指导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水泥企业改革发展的紧迫性。
应国家政策的指引,一些大型企业继续整合重组中小型企业,努力寻找节能、高效的生产结构。但是,目前水泥结构布局的重合率大,笔者认为,应当重新分析估算市场,不要贸然前进、谨慎布局,摒弃发展空间小、竞争力不大的一些水泥企业,着眼大局、优化产业链,选择利润高的市场,特别是避开产能过剩的地区。
现在,各企业的结构重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革新已暂时步入正轨。之后水泥行业的发展空间如何,都只是推测。之前十年水泥行业的发展变化,中国水泥协会名誉会长雷前治总结出三点:一是水泥需求增速放缓,二是全国性产能过剩,三是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三点,在未来几年内,由于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开展,变化不会很大。虽然很多企业断臂减排,国家调控房地产行业的需求,依旧加快不了水泥产能的需求和消耗。
总的来说,水泥行业的困境在一步步缓解,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给水泥行业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发展空间,要看企业怎么去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