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企業依舊圍繞著“化解產能過剩”、“轉型升級”、“節能減排”、“兼并重組”等方方面面來展開各項工作,但其中不乏很多新的亮點,以及能夠給行業帶來啟示和警醒的重要事件。
“錯峰生產”指日可待
今年兩會上,一份來自新聞出版界數十名政協委員的提案引起了水泥行業的強烈關注。
這份提案內容為“構建北方采暖區水泥和采暖錯峰生產協調機制”,建議為治理霧霾與化解產能過剩,在黑吉遼冀內蒙古等水泥行業競爭殊為激烈的北方省區市,實行冬季采暖期水泥生產統一停窯、春季采暖結束后開窯生產的運行機制。
為了進一步調查此份提案實施的可能性,經濟日報與本報組成聯合調研組,于4月中下旬前往黑、吉、遼和內蒙古展開調研。接受調研的“政、產、學、研、用”各方代表普遍認為:錯峰生產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關鍵在于合理布局推進錯峰生產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工作機制、推進方式等時間表和路線圖。
無疑,北方采暖區水泥錯峰生產,是今年建材行業的一個熱門話題。此次提出錯峰生產更是值得整個行業思索的新課題。
有了中央政策的支撐,有了這些年北方四省區政府和企業對停窯限產的共同實踐,有了全行業水泥人士的不懈努力,錯峰生產機制真正落地將指日可待。
大企業并購進入新時代
今年4月7日,全球兩大水泥生產商——法國拉法基與瑞士豪瑞發表聲明,合并成立新公司——拉法基豪瑞公司(簡稱“拉豪合并”)。此次合并將締造一家合并營業收入達320億歐元的行業巨擘。
作為全球水泥工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并購案,這一世紀合并引發全球高度關注。同時,對于深陷產能過剩困局,并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刻的我國水泥工業來說,拉豪合并或為我國水泥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可借鑒的模式,使我們認識到,通過并購提前布局、搶占先機,強強聯合才是企業并購的更高級階段。
實際上,領軍企業在上半年已經紛紛走向了競合之路。其中比較典型的合作有:中材裝備與蒙西水泥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海螺集團與亞洲水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河南同力與中聯水泥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等。這些龍頭企業之間實現了強強聯手、上下游利益共享,為突破現有發展瓶頸,推動行業結構調整作出探索。
在剛結束不久的東北重點水泥企業兼并重組研討會上,亞泰水泥、北方水泥、天瑞東北、山水東北、冀東東北、大鷹水泥等水泥企業也為化解產能過剩,促進企業深層次合作獻計獻策。
他們建議實行“兩個轉變”:轉變商業模式,由交叉銷售轉向交叉持股;轉變兼并重組方式,由獨資兼并重組轉向產權置換,實現企業加大產業集中度和市場主導能力的目標。同時會議還專門成立了兼并重組協調小組。爭取在今年8月,能在部分地區開展實質性合作。這或許將在全國范圍內起到化解產能過剩、促進行業兼并重組的示范性效果。
近期建材行業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國資委公布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名單,六家中央企業納入首批試點,中國建材集團被列為國資委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央企董事會行使三項職權的雙項試點企業。集團也將按照國資委部署,在建材制造、新型房屋、科技服務、新材料等業務板塊選定試點實施單位,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
發展混合所有制是今年國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作為國內嘗試混合所有制的先行者,中國建材集團的兼并重組已成為業界典范。
集團也多次表示,要繼續完善聯合重組,并且會進一步完成核心區域的聯合重組工作,但是像以往這種靠貸款收購的方式基本不再大規模進行。下一步他們希望能夠借鑒拉豪合并的模式,利用存量資產置換、換股參股等方式進行重組。
“拉豪合并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一個案例,我國水泥行業大中企業之間的合并應該提上日程,中國建材集團愿意繼續做大企業整合的先鋒。如果兄弟企業有這個意愿,我們愿意嘗試拉豪合并模式。”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對強強聯合的并購時代充滿期待和信心。
縱觀全行業,自今年年初以來,這一系列來自行業、企業的舉措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2014年會成為水泥行業的整合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