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先期試點,承德市6家水泥企業將率先參與北京市場的碳排放交易
業內關注良久的跨區域碳交易終于迎來破冰之舉。
12月18日,北京市發改委、河北省發改委、承德市政府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京冀兩地率先啟動全國首個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承德市作為河北省的先期試點,其境內納入碳交易體系的重點排放單位將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參與北京市場的碳排放交易。
此前的1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剛剛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計劃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對此表示,京承兩地啟動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正是落實《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的率先實踐,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是一項創新性的系統工程,可為全國推進跨區域碳交易市場建設做出有益探索。
實現一個平臺一套體系一個制度
跨區域交易試點啟動后,京冀兩地將建立跨區域統一的核算方法、核查標準、配額核定方法、交易平臺等。“以后承德和北京兩地如一地,一個平臺、一套體系、一個制度。”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洪繼元表示。
按照北京市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流程,承德市重點排放單位要參照《北京市企業(單位)二氧化碳核算和報告指南(2014)版》進行碳排放核算工作,而后按照相關規定報送年度碳排放報告,委托北京市第三方核查機構目錄庫中的第三方核查機構開展核查,利用北京市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做好配額的管理及履約工作。明年春節前后,承德市6家水泥企業將上報碳排放數據,兩地達成意向,明年6月15日6家水泥企業將開始履約。
據悉,此次京冀實現跨區域碳交易還將優先開發林業碳匯項目,積極利用市場手段推動跨區域生態環境建設,京承兩地林業部門將加大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力度,促進碳匯項目碳減排量進入跨區域碳交易市場交易。兩市的重點排放單位可使用經審定的碳減排量來抵消其排放量,使用比例不得高于當年核發碳排放配額量的5%。
助力京津冀區域協同減排
當前京津冀地區碳交易現狀,是將排放大戶河北省排除在體系之外,市場覆蓋不足,難以有效遏制碳排放量增長。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的碳排放量,河北省占到74%。目前看,河北省總量控制時機成熟,碳價值高,2013年河北省修訂《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計劃,2017年煤炭消費總量預計比2012年凈減少4000萬噸。
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宋立民介紹說,偏重的產業結構導致河北能源消費巨大,溫室氣體排放也居高不下,將河北省排除在京津碳交易體系之外,難以有效發揮碳交易遏制碳排放量增長作用。“碳排放市場的日益擴大,不僅會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突破口,也將成為三地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新動力。”宋立民表示。
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一年來,已基本建成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順利完成第一個年度的履約工作。自開市日至2014年12月17日,北京碳交易市場累計成交724筆,成交額1.05億元,成交均價59.59元/噸。京冀兩地開展跨區碳交易試點后,意味著兩地的市場交易主體可自由買賣碳排放配額和經審定的碳減排量,并用于履約。
北京環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后,該所交易碳配額除源于本地外,將允許企業使用河北省承德市的碳排放配額。
“創建跨區域統一的碳市場,用市場機制推動節能減排,協同推進區域大氣污染治理,這將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蘇明山表示。他透露,由于兩地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兩地的控排系數也將有所區別。目前,跨區域市場中需進行碳排履約的重點排放單位“門檻”正在研究過程中。
宋立民表示,京冀兩地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不同,開展跨區域交易,承德重點排放單位可以通過挖掘減排潛力,出售富余配額和碳匯項目產生的碳減排量獲得收益,實現橫向的生態補償。
洪繼元稱,為做好跨區域市場調節工作,北京市在依據碳排放權交易公開市場操作管理辦法實施配額拍賣或回購時,將綜合考慮京承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與河北省和承德市共同協商后推進。
為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探路
自去年七個碳交易試點正式啟動以來,我國碳交易規模快速擴張,但是,碳交易市場中的弊端也隨之開始顯現,地區間碳交易封閉,配額不流通,削弱了碳交易的市場化減排作用,與當前全球成熟的碳交易的開放理念相背離。
在業內看來,目前京津冀乃至全國實現區域碳交易的難點主要在于交易總量的設定和配額的分配。由于巨大利益驅使,企業違規排放、排放數據不真實等情況屢禁不止。此外,配額分配方法涉及各行業的切身利益,以及地方、企業間利益博弈。
賽迪智庫高級分析師赫榮亮認為,實現京津冀區域碳交易,首要任務是實現京津冀碳配額地區間流通,建立碳配額區域間流通機制。而京津冀碳市場建設的關鍵在于碳排放總量控制。“開展碳交易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減排降耗,而不是為了市場活躍,否則將本末倒置。所以,要結合京津冀地區污染重、碳排放量高特點,借力碳匯,發揮其減排固碳的環境改善作用。”赫榮亮表示。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張希良則建議,政府應加強碳市場運行的跟蹤服務,及時研究解決市場建設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完善相關配套管理細則。另外,對于積極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并按時履約的排放單位,在安排節能減排及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等財政性專項資金時將給予優先支持,發揮政府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
據了解,待北京與承德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成熟后,還將進一步擴大范圍。洪繼元表示,今后,北京跨區域碳交易市場將向更多地區開放,不僅是已經簽訂跨區域合作研究的華北六省市,也有可能會吸引其他區域的企業參與到北京市跨區域交易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