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制定和執行中國低碳戰略的主要部委之一,國家發改委的一言一行直接關系著中國低碳戰略的發展方向,早在2008年就設立的應對氣候變化司是最直接的執行部門。該司司長蘇偉表示:“前不久,我們在出席利馬氣候變化大會期間,國家發改委也是經國務院同意,發布了《關于碳排放權交易暫行管理辦法》,因為這個可能下一步還要推動更高層次的立法,由國務院條例或者人大立法。”
碳交易法律層面缺失
2011年年底,中國政府確定了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湖北、深圳和重慶7個省市作為碳交易的試點。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0月底,中國已完成二氧化碳交易1375萬噸,累計成交金額突破5億元,碳市場規模明顯擴大。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表示,應該加快推進氣候變化立法工作,盡快完善配套法規政策。在氣候變化立法方面雖然中國很積極,但還是很滯后,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推進這個工作,完善有序推進。
有專家指出,“全國碳交易市場”戰略還需在排放總量控制制度、交易量分配方法、碳交易登記注冊系統、溫室氣體報告核查制度、法律支持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加強國家層面碳排放交易的頂層設計。
在王志軒看來,最近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于碳排放權交易暫行管理辦法》,可以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但是這些都不能夠說明國家現在碳排放交易有堅實的法律基礎,可以說是沒有的。
“現在的《暫行辦法》能不能盡快地變成國務院條例,逐步在法律里面加以規定,這是我們進行碳交易這件工作能夠做好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在法律方面,實際上更重要的是要有法律基礎,因為在我們實施交易的過程,或者電力企業在挖掘潛力的過程,它也會同時遇到清潔生產促進法、環境污染保護法、大氣防治法等等,《暫行辦法》和這些法進行比較的時候,會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王志軒說。
王志軒表示,碳交易出來以后沒有法律支持,不要說法律間打架,就算是互相之間處理協調的時候也不行。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副總經理賓暉表示,碳金融產品開發過程中,很多地方缺少一些法律的支撐。
由點及面:欲建立
全國性碳交易市場
“排碳要付出成本,減碳能獲得收益,這是我們對建立碳排放市場的基本認識。”蘇偉強調說,去年以來,中國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湖北、深圳等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從試點運行情況來看,總體平穩。下一步將以7個試點為核心,以點帶面,向周邊輻射,盡快推動形成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英大傳媒投資集團總經理石玉東認為,從政府層面看,今年5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明確要求推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研究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9月國家發改委再次明確計劃于2016年實現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總的來說,全國碳市場建設,我認為因為我們試點三年結束,2013—2015年,我希望統一的碳市場能夠盡快建設起來,當然在這之前,我們交易所還是要把自身做細做實,為我們下一步全國市場的建立提供一些經驗。”賓暉說。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碳市場部副主任張昕告訴記者,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政府機構的問題,中國長期以來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來管理節能減排工作的機制,特別是碳交易市場是政策主導性非常強的市場。這個市場如果更多去發揮政府的作用,很可能就會出現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市場管理瓶頸,在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時候,如何處理好政府的經驗、地方政府的經驗、中央政府的經驗,也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在王志軒看來,碳減排、碳市場在中國來講雖然進行了大量工作,積累了一定經驗,但是從宏觀和長遠來看,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即便各種條件都比較成熟的歐洲,碳市場的運作也遇到了相當大的一些困難和波折。
碳交易呈現金融化趨勢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王靖認為,以前所謂的碳金融就是CDM(清潔發展機制)買賣貿易的碳金融,如果從廣義上來講,就是金融服務于溫室氣體減排的金融手腕,都可以歸納為碳金融。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來考慮,我想前后延伸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服務于節能減排產業鏈最前端的節能減碳服務,節能減排技術使用推廣當中的碳應用;二是類似傳統原來做CER(核證減排量),現在可以做CCER的貿易,今天我們來了很多碳資產的公司,我對國家的CCER,在合適的價格買入,在一定價格拋出,甚至用CCER碳產品做一些其他的成本和金融活動、抵押貸款等等;三是資金參與碳交易市場,甚至今后現貨衍生品+期貨。”王靖說。
事實上,碳金融已經在國內落地發芽。作為試點之一的湖北,在碳金融方面做了不少的嘗試。
“一是幾家銀行和我們交易所簽訂一共800億元的授信;二是9月9日,興業銀行(16.87, 0.37, 2.24%)和我們一個控排企業簽訂碳資產抵押貸款的協議,200萬噸共4000萬元;三是11月26日,碳基金在湖北成立;四是11月26日,在前面4000萬元基礎上,四個企業參與的碳資產抵押貸款協議也簽了;五是我們碳資產配額的托管協議出來了,我們已經簽了一筆100萬碳資產托管,最近還要簽一筆,100萬噸的托管。”湖北環境資源交易所副總經理王習斌說。
在另一個試點地區廣東,廣東碳排放權交易所最近和浦發銀行(16.07, 0.38, 2.42%)合作的兩款產品,一個是配額抵押融資和法人賬戶融資,已經通過廣東省發改委批準,將于12月底正式對外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