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塔吉克斯坦國總統拉赫蒙共同見證下,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與塔吉克斯坦投資和國資委主任果吉利·果西木,分別代表華新和塔吉克斯坦政府正式簽署投資協議,確定在塔吉克斯坦建設和運營第二條和第三條水泥生產線項目。
華新水泥走出國門,實施國際化戰略的第一站——華新亞灣水泥有限公司已成功運行一年多,為當地就業、稅收、先進技術、慈善事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是唯一獲得“塔吉克斯坦共和國2013年度優秀工業企業”榮譽稱號的中資企業。同時,華新亞灣公司也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為百年華新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使項目真正實現了合作雙贏。
為進一步拓展水泥產業海外市場,推動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華新水泥抓住中塔深化經濟合作的契機,決定追加投資2.5億美元,在塔吉克斯坦北部城市胡占德和南部城市丹加拉各新建一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華新胡占德項目和丹加拉項目將分別于2015年和2016年建成投產。屆時,華新水泥在塔總產能將達到350萬噸,徹底扭轉塔吉克斯坦水泥依賴進口的局面,并可輻射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成為塔國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
早在2009年,國家就出臺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2010年1月,國務院部署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對電力、鋼鐵、水泥、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提出了具體目標任務。面對產能過剩,強行關閉或者通過其他手段間接關閉相關企業,勢必造成大量人員失業,從而對社會穩定構成潛在威脅。而且,過剩產能行業已經吸附了大量的資本,在找到新的出路之前就強行關閉,容易造成資本的巨大浪費。所以,解決過剩產能問題,要有新的發展思路,“以疏代堵,以轉代切”,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來盤活過剩產能,釋放升級換代的發展空間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拓展海外市場,有利于國家政治經濟安全。過剩產能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主要地域為發展中國家,通過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建立更進一步的經貿關系,可以改善外部環境,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同時,過剩產能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是節約國內資源,有效利用國際資源,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過剩產能拓展海外市場還有利于轉移剩余勞動力,緩解就業壓力。
拓展海外市場,有利于改善貿易環境。隨著我國與部分國家貿易順差的擴大,許多國家紛紛運用反傾銷、特保和反補貼等措施設置貿易壁壘。過剩產能企業與其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面臨虧損和破產,不如走出國門闖一闖,在國外站穩腳跟、占領市場,產能過剩這件“壞事”就變成了生產能力強大的好事。
拓展海外市場,有利于對外投資、外經合作及對外貿易的聯動發展。通過對外投資可以帶動工程,工程培育投資,由工程、投資帶動勞務輸出和商品出口,形成投資、工程、勞務與貿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局面。
從2009年開始冀東集團、同力水泥、華新水泥、海螺水泥等國內大型水泥企業開始走出國門,正式拉開了海外投資建廠試水的帷幕,步入“海外投資建廠”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