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產業政策公司按照部黨組的統一部署,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總體目標,認真履行產業政策工作職責,創新思路,攻堅克難,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2014年重點工作
一是積極推動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要求,2014年7月,出臺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做好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在建項目產能置換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改、擴)建項目及未經國家核準的在建項目,明確產能置換標準、程序和要求,嚴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
二是堅決落實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任務。及時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淘汰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地,并向社會公告相關企業名單,廣泛接受社會和媒體監督。初步統計,截至11月底全國共淘汰煉鋼產能2790萬噸、水泥(熟料及磨機)6900萬噸、平板玻璃3760萬重量箱。同時,配合財政部將淘汰鋼鐵、電解鋁等過剩產能納入獎勵范圍,提高獎勵標準,下達獎勵資金約30億元,支持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安置、轉型轉產。
三是穩步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印發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14號文件)。加強對14號文件的宣傳解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落實14號文件的任務分工,印發了《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部際協調小組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任務分工工作安排的通知》。組織召開了企業兼并重組部際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協調落實完善職工安置、稅收、并聯審批等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并督促地方做好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有關工作。積極做好經營者集中反壟斷調查和外資并購安全審查工作。
四是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繼續認真做好產業轉移項目產業政策符合性認定試點工作。與甘肅省政府共同主辦了2014年甘肅承接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與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陜西等9省(區)政府共同舉辦2014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共簽約項目643個,簽約投資額達3548億元,該活動已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區域產業轉移對接品牌。組織擬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引導京津冀產業合理有序轉移。研究起草了《關于開展國家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園區創建工作的通知》(討論稿),提出了創建工作的初步思路。豐富完善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對產業轉移工作的指導和服務。
五是加快發展工業設計產業。推動建立工業設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研究起草了《工業設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管理辦法》和《工業設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加強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發展建設。改善行業管理,組織編寫《中國工業設計年度發展報告》。舉辦工業設計高級研修班,培養工業設計人才。引導和支持地方加快工業設計發展。
六是做好車輛準入管理工作。加強和改善車輛準入管理工作。加大生產一致性監管以及車輛檢測機構、車輛服務機構和公告審核專家隊伍的監督力度。推動實施柴油車國四標準,促進節能減排。組織開展低速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升級并軌工作。繼續做好產品《公告》管理,完善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及時發布《公告》。開展國賓護衛摩托車研制工作。組織《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04本)的修訂工作,研究起草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14本)(征求意見稿)。
七是做好其他相關工作。繼續做好焦化、鐵合金、玻璃纖維、電石、黃磷等行業準入管理工作。充分發揮中央財政關閉小企業補助資金作用,擴大補助資金使用范圍,經與財政部聯合審核,2014年符合補助條件的企業3252戶,涉及職工266801人。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作用,通過委托課題研究、信息報送等方式,支持行業協會積極承接行業管理基礎性工作。
2015年工作要點
2015年產業政策工作要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按照轉方式、調結構的總體部署,結合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改革發展和推進依法建設的實際,圍繞工業轉型升級、兩化深度融合的中心任務,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積極推進產業政策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為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制造業強國提供有力保障。具體而言,要在“增量發展”和“存量調整”兩個方面加強工作:在“增量發展”上,針對智能制造業、制造業服務化,研究制定促進政策,加快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在“存量調整”上,繼續圍繞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加強和完善車輛公告管理等工作,更加注重利用市場手段,著眼于建立長效機制和優化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