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推行第三方治污,向社會資本開放環保領域。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表示,此舉對環保產業是重大利好,有望打開一個價值800多億元的新興市場。
國務院力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1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在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推動建立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并提出到2020年,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第三方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的活力進一步激發。這是我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領域第一個國家層面的法規性文件,將會對激發社會資本進入環境污染治理市場的積極性,健全國家環境治理體系產生積極影響。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環保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方式全由排污者承擔的管理模式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弊端,一方面由于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工業企業自身承擔建設污染治理設施難度較大,運行效率低下,嚴重影響污染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排污違法成本偏低導致污染設施常處于半開半關狀態,給監督管理增加了難度,工業污染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是反映了這一新形勢下的戰略需求。日前,國務院力推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以第三方治理為突破口,把市場機制引入環境污染治理領域,推行治污集約化、產權多元化、運營市場化,把排污者的直接責任轉化為間接的經濟責任,把污染治理交給專業化的環境服務公司來完成。
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表示,《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的出臺對環保產業是重大利好,有望打開一個價值800多億元的新興市場。
打開800億元新興市場
張益告訴,《意見》對于環保產業上中下游的處理、處置、設備、加工、服務等各個環節都是利好,因為其目標之一就是培養一批環保企業。《意見》明確規定,主要目標包括“涌現一批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綜合信用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境服務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