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经过去,2015年已经到来?;毓?014年,悲欢共舞。在悲观方面:房地产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水泥需求市场低迷,尤其是下半年,水泥行业隐现下行趋势;东北地区三家龙头企业(亚泰水泥、冀东水泥、北方水泥)因实施价格垄断被罚;海螺水泥、台泥出现伤亡事故;天元锰业因违规建线状告中国水泥协会等等。在乐观方面:宏观经济中,基建投资替代房地产的支撑经济发展趋势已定;上市水泥公司业绩整体飙红;区域协同被招安,成为“错峰生产”;行业净利润有望创历史第二新高等。面对这种情景,2015年,水泥工业发展前路曲折。下面,笔者依据2014年宏观经济形势对2015年水泥工业的发展作出判断。
宏观经济背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增大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会议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纵观2014年,经济增长传统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纷纷呈现低迷状态。但经济增长放缓有许多因素都是国家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疲软,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分配不公的弊端已经显现,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4年经济发展形势仍在控制中。
展望2015,国家刺激经济的大网实则已经拉开。2015年,中央政府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所谓“一带一路”,就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众所周知,二千年前,中国便“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和西方社会交往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到了现代社会,中亚地区蕴含着丰富着资源,中国是个资源缺乏型国家,迫切需要足够的战略资源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东南亚、南亚国家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可以为中国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
今年以来,河北保定即将成为政治副中心的传闻甚嚣尘上,其背后正是已经谋划多年却并未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已经拥有二千多万常住人口,交通压力、环境压力已经困扰北京人多年。天津作为距离北京最近的沿海城市,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而河北省面积广阔,是北京工业迁移的首选之地。
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设立自贸区,将国人目光再次聚集到上海。长江入???,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上海的优势得天独厚,设立自贸区正是要用上海的区位优势带动长江经济带,搞活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
三大战略确立的背后,是国家将会投入巨大的资金用于支撑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力度备受行业瞩目。
在水泥市场方面,水泥供需平衡 区域水泥分化明显
据水泥人网了解,2015年GDP增速较2014年将会下降0.5%左右。2014年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约4%,而随着投资在GDP的比重下降,预计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将会继续下调;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2014年投资与上年持平,但是在经济下行的运行压力下,2015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会上升;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房地产市场,2014年表现差强人意,年度投资同比下降8%,预计2015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作为基础建设和建筑必备材料的水泥,预计2015年供需将基本持平。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区域差异,水泥也不例外。中国水泥行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长江沿岸三大地区,水泥工业区域分化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2014年,水泥整体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产能利用率低于70%,严重消耗国家资源;其次,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这也就导致大企业扎堆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沿江经带等重点市场,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再次,2014年,水泥行业南好北差的局面继续维持,行业发展不平衡;最后,面对市场中众多竞争者,许多水泥企业采用低价长途倾销策略,导致高价竞争难以维持,行业利润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