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歷年新高的8000億元鐵路投資砸下去,也沒能挽回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的下滑。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通報了2014年的年度成績單: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基本完成年初目標。不過,分項來看,固定資產投資顯得黯淡,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2005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5.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1%,創下2002年以來13年新低。
“制造業、房地產投資仍然是拉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主要因素。大規模產能過剩格局對制造業企業投資意愿有一定的抑制,去年12月份地產投資同比增速下滑至-1.9%,成為本世紀的首次負增長。考慮到地產新開工的低迷,以及地產到位資金增長的乏力,地產投資的短期前景仍不樂觀。”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7.4%增速盡管不高,但在新常態思維下,早已被管理層和市場所接受。馬建堂甚至告誡稱:“別太糾結速度。”而當務之急是,繼續上馬健康的投資項目“穩增長”。1月1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新建彌勒至蒙自鐵路項目與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獲得了批復,兩項交通基建項目的總投資為531.4億元。
冰火兩重天
2014年的房地產業“降”聲一片。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其中住宅投資增長9.2%;房屋新開工面積比上年下降10.7%,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4.4%;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上年下降7.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9.1%;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比上年下降14.0%。
盡管住建部加大了民生性住房的投資力度,但長期規劃短期難以見效,而房地產的高庫存也使得保障性住房難以化解房地產投資下滑的危機。
和房地產的寒冷相比,基礎建設尤其是交通基礎建設成績斐然。據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介紹,2014年,交通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萬億元。其中,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8000億元建設任務,創下歷年來最高水平。
“從去年10月份開始,發改委加快了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批。盡管大部分開工會落在2015年,但部分在建工程的續建和擴大投資仍會對完成額增速產生積極影響。”申銀萬國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慧勇表示。
此次國家統計局通報的數據顯示,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2005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5.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1%。其中,民間投資發展迅猛,增長18.1%,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4.1%。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14.6%,中部地區增長17.2%,西部地區增長17.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1983億元,比上年增長33.9%;第二產業投資208107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投資281915億元,增長16.8%。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全年到位資金530833億元,比上年增長10.6%。
“2014年和2015年,中國經濟存在著比較大的下行壓力。首先是需求有下行的壓力,由于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人均基礎設施總量不高,所以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速度,幾年之前都是20%以上的速度。這幾年,特別是去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相對調整,隨著制造業領域產能的相對過剩,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確實在下降。”馬建堂表示。
據介紹,去年只有15.7%的名義增速。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下滑放緩的原因,首先是制造業領域生產能力過剩,制造業領域的投資或者是制造業投資占中國總投資的比重逾30%,在產能過剩的條件下就是要控制簡單重復投資;其次,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使2014年房地產投資增長10.5%,也在明顯回落。
不過,投資增速回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投資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目前,項目投資已經從以前偏向重工業和房地產行業逐漸轉向基建項目,這充分反映了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轉型,這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基建項目也會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帶來很大的幫助。”武漢(樓盤)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發力穩增長
內憂外患之下,穩增長依然是2015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的首位,多地將擴大投資作為今年經濟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了應對下行壓力,政府所做的反周期措施依然是增加政府投資,就經濟長期增長和短期刺激來看,投資都要重于消費。如果經濟刺激政策加碼,投資力度仍會加大,投資在來年的占比仍有可能上升。
從去年年中至今,國家發改委已加快了項目審批,包括首都新機場在內的多個大型項目已經獲批上馬。發改委還下發了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等七大工程包。
一周前國家發改委批復了兩個基建項目,央行也擴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額度。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措施,包括去年四季度以來發改委批復的大規模基建投資項目,都是為穩增長做準備。
地方也開始未雨綢繆。河南、吉林、浙江等地方經濟工作會議,都表示要發揮好投資的作用。河南省省長謝伏瞻部署2015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時強調要“擴大有效投資”。
就連房地產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隨著一些行政性的限購措施的放開,金融信貸政策的相應調整,70個大中城市的住宅銷售價格降幅在收窄,去年12月一線城市的綜合環比房價轉正。
但情況仍然不太樂觀。
中國社科院在其《經濟藍皮書: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投資因制造業產能過剩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房地產庫存較高、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制約等因素而難以長期維持高速增長,且投資回報率在不斷降低。當前,投資對于穩增長仍起到關鍵作用,但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在減弱。
“受房地產銷售回暖和流動性繼續寬松等影響,2015年房地產投資可能前低后升;但受產能過剩制約,制造業投資仍將有所放慢;盡管推動力度加強,但受地方政府債務監管政策收緊、平臺融資受限影響,基建投資增速可能略有回落。預計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比2014年有小幅回落。”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經濟新常態即增長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2015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的同時,政府為穩經濟,基建仍是發力重點。但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制造業投資一般不會上升,因此根據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估計,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約12%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投資的主線戰略并不少,一方面“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正當其時,另一方面“十二五”收官之年的投資熱情仍將保持,但能否托起這樣的投資,還要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