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要求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發展的科技驅動含量,走節能減排的綠色發展之路。實際上,不久前剛剛公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已經規劃了能源發展的新藍圖:未來6年的時間內,中國的能源發展戰略定位為綠色低碳戰略,而且明確要求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
以能源、原材料和大型裝備制造業為主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經為我國建設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但在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上卻面臨著巨大挑戰。作為全國首批試點的低碳地區之一,東北傳統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型”工業化道路將受到資源和環境的制約難以維系,需要針對自身“產業碳排放為主體”的特點,把握重化工業產業高速增長以及低碳經濟產業化和市場化潛力巨大的兩個難得產業發展機遇,謀求產業結構升級與低碳經濟的融合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產業升級途徑。在此以遼寧為分析樣本,探討如何讓低碳經濟成為東北產業發展新亮點。
產業低碳化
轉型的困境
產業低碳化體系尚未形成。產業低碳化是實現傳統重化工業新型化和輕型化的基本方向,遼寧要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重工業的新型化、輕型化轉型,是不可回避的重點問題。近日針對遼寧碳排放比重最大的27個行業的研究表明,遼寧省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的碳排放強度較高,工業是遼寧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作為遼寧支柱產業的石化、天然氣、電力、有色金屬等行業高碳特征明顯,低碳的產業體系尚未形成。
產業結構調整未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降低產業總體碳強度可以從產業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兩方面著手,目前遼寧基于節能減排的碳強度管理較為成功,而產業結構調整實際上卻增加了整體碳強度。即節能減排是前期降低碳強度的主要貢獻渠道,其正向貢獻大于產業結構調整的負向影響,使得總體碳排放強度有所降低;相對而言,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緩慢,甚至成為推動碳強度上升的主要動因。這與產業低碳化的轉型和發展目標相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已是刻不容緩。
低碳能源的瓶頸制約將長期存在。從生產總值能耗和三廢排放情況進行考察,遼寧的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遠高于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六省市的水平,甚至超過部分地區的一倍還多,經濟增長依賴消耗物質資源的問題非常突出。從能源需求看,遼寧作為工業大省,由于國內消費結構升級、中間需求增長和出口增長的推動,到2020年前仍將處于重化工業發展的重要時期,能源消費的增量和新上項目污染物排放的增量仍將增長。從能源供給看,受資源稟賦和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制約,遼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時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變。
低碳化轉型新舉措
充分發揮園區產業低碳化的示范效應。依托遼寧完備的重化工業體系的基礎優勢,把握工業進步的后發優勢,發揮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特色工業園區產業低碳化的示范效應: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立足于承接國際轉移重化工業的產業集聚地和外向型經濟的先導區,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生產工藝和國際市場提高產品質量,從而促進產業加速式升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以智力密集為依托,消化吸收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高層次科研機構和風險投資等創新創業資源聚集,參與技術標準制定,并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要素稟賦和產業價值鏈升級的重要領域;特色工業園區主要圍繞主導產業,集聚更多諸如低碳環保產業等高附加值的特色產業資源和關聯企業,完善園區綜合配套能力,加速重化工業產業同新興產業的融合,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和引領未來產業發展導向,從而促進產業躍遷式升級。
優先推動邊際碳強度低的潛力行業。優先發展邊際碳強度較低的潛力行業,如新型農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和專用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廢品廢料、建筑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等;同時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知識、技術和管理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在逐漸改變能源結構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制造業和航天航空產業。通過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內源性自主創新與外源性技術擴散,推動邊際碳強度較小的潛力工業發展,把高加工度化、高知識密集化、高附加值化與低碳化始終貫穿在新型工業化的始終,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推進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的行業。首先,電力熱力行業是減排效果最為明顯的行業,提高水能、風能、核能等非常規能源發電比例,改變電力行業的能源消費結構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量,因此,在已有化石能源中,要以勘探、開采、開發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為中心,建設示范低碳發電站,加大對這方面的各項支持力度;其次,采掘、化工、金屬冶煉和非金屬制造等重工業行業是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加快cdm項目在這些行業的實施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具有明顯效果,可以制定限額排放的排污權交易制度,轉分配許可量為實現排污量的拍賣機制,促使企業減碳。
加快低碳技術創新與應用。推廣應用先進成熟技術,積極開發先進低碳技術,提高能效水平。要把好新建項目和產品關口,嚴格執行并逐步提高能效標準;淘汰落后產能,鼓勵低能效產品以舊換新;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能效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實現重點工業核心技術、關鍵工藝、關鍵產品、產業共性技術的國產化和自主創新;構建低碳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完善政策激勵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