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水泥行業資深專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徐德龍不僅關心水泥工藝技術的發展,還時刻心系著國家生態建設和行業間的協調發展。
在他看來,我國環保問題已成為與之相關行業要解決的頭等大事。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各行業和諧共存是解決環保問題的途徑之一。在產能普遍過剩、環境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水泥行業實施錯峰生產是順勢而為,與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大環境十分契合。
3月6日下午,在陜西代表團的小組討論會后,這位建材行業的老前輩接受中國建材報記者采訪。他高度評價去年錯峰生產的廣泛實施,稱之為一項行業創新之舉,值得繼續鼓勵和支持,應該使之常態化。
除了能帶來環境方面的改善外,徐德龍還從行業企業自身發展角度解讀了錯峰生產的意義。“水泥工業在淡季停產改造升級,不但為城市采暖排放讓出空間,也為化解產能過剩帶來好處。在水泥窯停窯期間,對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并開展各種檢修工作和員工培訓活動,這樣能保證企業的硬件和軟件達到最好的狀態。等開工后,生產線的運轉效率、企業效率和員工積極性都能得到顯著提高?!?/P>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水泥錯峰生產提案提交以后,本報記者便第一時間采訪過徐德龍?!拔艺J為是個好主意,值得肯定?!边@位自2003年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權威資深專家明確表示了支持的態度。他的意見在某種程度上對北方錯峰生產的實施起到了激勵和推動作用。
時隔一年,水泥錯峰生產已經變成了現實,我國北方絕大多數地區均已實施,這項以保護大氣環境、減輕霧霾影響為主要目標的重大舉措初見成效。徐德龍對此感到非常欣慰。
“自去年兩會提出錯峰生產以來,我就始終在關心這項措施能否順利落實。目前來看落實得非常好。從新疆到東北,再到華北地區,整個錯峰生產的過程我都在緊密關注著??梢哉f,這項措施已經起了一定的作用。我了解到,在錯峰的這幾個月中,有關地區的大氣環境得到相對改善,當地的水泥市場也得到相對規范,這都是來之不易的成績。”
同時,徐德龍對錯峰生產提出了希望和期待。他再次強調錯峰生產是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結果,更是水泥行業為保護環境作出的巨大貢獻,這是實實在在的一項利國利民的大舉措,有必要讓更多的產能過剩行業嘗試,使之常態化。
對此,這位資深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從行業內部來說,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錯峰的常態化需要行業、企業共同堅持。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就是錯峰生產這項創新機制實施的主體,企業間要互相監督。其次,政府要進一步推動、落實這項措施,保證企業從國家行業大局利益出發,堅持錯峰。
從外部來說,置身于整個傳統重工業中,也要清醒地看到治理霧霾不是水泥行業一方的責任,需要多行業相互聯動。“如果要實現錯峰生產機制,我覺得對于污染比較嚴重的重工業,其實都應該實行這個機制,水泥工業需要與鋼鐵工業、化工工業達成共識,重工業都聯動起來,自我約束。不能僅僅是水泥行業實行錯峰生產,其他行業還繼續生產,那么空氣污染的緩解就不會立顯成效了。”
徐德龍告訴記者,目前水泥行業還有很多轉型升級方面的新技術需要大力推廣。比如,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消除工業廢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按照他的說法,現在是需要水泥廠發揮正能量的時候。他建議,適當在城市周邊恢復或新建一些水泥廠,徹底無害地解決我國“垃圾圍城”的困境。他還建議水泥廠采用雙覆膜袋收塵器,這樣可以把粉塵排放量降到每標立方米5毫克以下。
在呼吁發揮水泥工業正能量的同時,徐德龍也在努力削減其負能量。徐德龍和他所在的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研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固氣比水泥熟料煅燒新工藝。據其初步估算,利用此項技術每年至少可為我國節約煤炭3000萬噸以上,節電10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硫41萬噸,減排氮氧化合物118萬噸。
無論是實施錯峰生產,還是通過水泥技術的研發和改造來改善環境,徐德龍希望這些能給社會帶來綜合效益的舉措能得到國家及行業的大力支持和推廣。“只有全社會各行各業聯動起來,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腳步才能更快一些?!?/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