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18时37分“神九”发射成功,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也接踵而至。从火箭完美制造到神九飞船成功发射;从宇航员上千次地面试验,到在“天宫”内操作自如。众所周知,卫星制作过程中,即使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给中国航天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所以航天事业中决不允许出现错误。他们真正体现出了做事严谨、坚忍不拔的中国航天人的做事风格和毅力。水泥央企为何不能将航天精神成功复制过来?
从“神九”看央企 水泥央企该反思
对于水泥央企的发展,水泥人有目共睹,大而不强。水泥央企能否将企业做到真正的强大?能否像培养宇航员那样培养水泥人才?能否像制造火箭那样严谨的生产水泥?面对诸多问题,水泥央企该是否该反思,如何才能让中国的水泥像神九那样吸引世人的眼球?
问题一:企业华而不实,竞争力下滑、创新力低下
水泥央企华而不实。我们看到水泥央企通过几年大范围兼并重组,使水泥行业集中度有了很大提高,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某些企业在收购过程中,不太注重被收购企业的资格审核,一些设备落后、没有矿山资源、企业负债累累的企业也被购入“囊中”。最终,企业虽然在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上达到一定效果,但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资金使用都存在很大弊端。作为水泥央企,拿着纳税人的钱,去买一些“烂尾楼”,显然是对广大纳税人的不负责。除此之外,企业买来的这些生产线由于设备落后和资源匮乏,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相当不利。所以,水泥央企这种考虑不周的扩张方式,难免让我们大跌眼镜。
竞争力不降反升,会使企业走向穷途末路。企业在规模方面迅速扩大后,尽管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上占有了主导地位,但在全球化的市场机制下,企业很难形成有效的竞争力。不管是在能耗、排放,还是在安全、环保方面都无法形成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水泥产能如此大的情况下,世界水泥排名中始终出现不了中国水泥企业身影的原因。
企业的“虚胖”,竞争力的下滑,创新也许是救命稻草。科技创新是水泥行业转型期的最佳途径,而水泥央企也应该起到示范的作用,而不应成为某些领导为了创造政绩,用来进行步步攀升的工具。这不但对于企业是一种损失,对于整个水泥行业都将会一种巨大损失。
问题二:央企内人事关系复杂,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让实干的“水泥人”发光。水泥央企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管理有时会出现滞后性,这样就会产生一些“蛀虫”。“蛀虫”的工作态度又是怎样的呢?上周,我“很荣幸”在一家中央级的媒体单位工作了几天,上班时间,玩游戏的、逛淘宝的、看NBA的、看电视剧的……应有尽有,这难免让我对央企的未来担忧。企业如果这样下去,如果一直这样拖着“尾巴”走下去,他能走多远呢。其实,这家央企只是众多央企中的一个雏形。水泥央企只有采取更加严密的业绩考核制度和更完善的淘汰制度,尽早的淘汰那些“蛀虫”,甩掉这个“烂尾”,才能使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注重人才培养,严防只做好人不做事。“溜须拍马和阿谀奉承的人步步高升,尅勊业业做事的人却处处受到冷落,”一位在水泥央企工作过的水泥人说。人事关系在每个单位都有,但不要让它成为“腐败”,尤其是水泥央企,因为央企在“出生”之时他就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水泥人才如此稀缺的今天,水泥央企内部的“腐败”, 将直接剥夺了企业职工晋升和加薪的机会,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将会造成职工积极性的低下,甚至是人才的流失。届时,企业将会陷入“用工荒”。所以,水泥央企应在人才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尤其应该注重认真做事的人。
应注重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由于央企之间的人际关系复杂,职工根本无心去搞科研、搞创新,只能“专心致志”的搞关系。时而久之,职工的创新意识也就逐渐丢失了,每天只是混天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