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 為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遼寧省大連市近年來進行了大規模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調整,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相繼關閉或搬離市區,大連小野田水泥廠成為大連市調整搬遷風暴中在市區唯一存活下來的水泥企業。這家企業為什么能夠立足市區,避免與其他水泥廠一樣被污染消滅的命運?
年產水泥137萬噸的大連小野田水泥廠,自成立之初就堅信,要想把企業做大做強,首先要消滅污染,保護好環境,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公司總經理王紹文說:“一直以來,公司始終堅持做好‘三圈環保’,第一圈是把工廠環境‘打掃’干凈;第二圈是把周邊環境搞干凈;第三圈是投身大連城市環境的全面改善。對此,公司不敢有絲毫松懈,時刻用‘不是企業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來警示和監督自己,不讓企業的存在給周圍群眾造成環境影響,不讓企業的存在給城市抹黑。”
第一圈:把工廠“打掃”干凈排放的粉塵就是原料、產品、錢
夏天的小野田水泥廠仿佛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淡淡的花香、一塵不染的路面、錯落有致的花壇樹木,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就完全顛覆了記者對水泥廠粉塵漫天飄舞的印象。
水泥企業對環境的影響最大莫過于粉塵污染,從礦山打孔、爆破、到礦石裝卸、運輸再到原料研磨、水泥制造等,每個環節都會產生大量粉塵。為此,小野田水泥廠把控制粉塵排放工作細化到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不放過一點粉塵。
記者到小野田采訪時正趕上一個大風天,遠看高高的煙囪沒有一絲煙塵。進廠后才知道,今年工廠投資1600萬元把電除塵改成除塵效率更高的布袋除塵,除塵率高達99.99%,煙塵的排放濃度由原來的70mg/m3降到了10mg/m3,遠低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所規定的50mg/m3。
如果布袋除塵解決了工廠粉塵排放的大問題,那么不放過任何細小生產環節的粉塵,更令人佩服。在回轉窯附近,記者看到一輛吸塵車正在進行工廠路面吸塵。據介紹,工廠花90萬元購買了兩輛這樣的吸塵車,專門清理廠區硬覆蓋路面、場地的粉塵。在礦山,打眼放炮的釬孔鉆上都安裝了收塵裝置,甚至裝礦石的電鏟上也安裝了工人自己發明設計的噴淋裝置。在礦石運輸過程中,3臺灑水車專門對礦區、運輸道路噴灑水,整個礦石開采、裝卸、運輸環節都嚴格控制了粉塵排放。
王昭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水泥企業來說,排放的粉塵就是原料、是產品,是錢。比如,投資1600萬元安裝了布袋除塵設施,盡管前期投入大,但布袋3~4年更換一次,與靜電除塵比經濟上并沒有吃虧,而回收的粉塵又成為生產原料,使企業獲得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同時,小野田水泥廠將生活、生產垃圾全部進行焚燒處理,僅2009年就焚燒生活垃圾150噸、收塵袋4500多條、檢修過程產生的廢油抹布等垃圾81噸。公司還將每年檢修產生的70~100噸廢鎂鉻磚全部返回生產廠家處置,將產生的15噸廢潤滑油送往有資質的廢油再生公司處理。生產、生活廢水則經廢水處理站處理后,全部作為綠化灌溉和灑水車用水。這種不給城市環境造成負擔的做法,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這也是一筆無形資產。
第二圈:把周邊環境搞干凈成了環境污染“零投訴”企業
小野田水泥廠與泡崖小區毗鄰,如何不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是小野田水泥廠能否正常生產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生存發展,小野田水泥廠把保護環境、與百姓和諧相處的理念作為公司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在生產活動中積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據介紹,小野田水泥廠采取自上而下臺階式平臺開采方式,盡量減少礦石開采對周圍影響,并對開采后的礦區進行復墾。目前已栽種6000棵爬山虎、榆樹等耐寒樹種,并有計劃地進行礦區植被恢復。而為營造一個綠色環境,多年來公司在廠區四周累計栽種樹木10余萬棵,構筑了一道綠色隔離帶。
為避免礦石運輸中產生二次揚塵,小野田水泥廠對礦石運輸路面采取硬覆蓋,同時在路面上鋪灑石灰石,并使水和石灰石發生反應,形成板結,有效防止了礦石運輸過程中產生二次揚塵。
“把事情做到前頭”是大連小野田水泥廠防止污染對群眾影響的一貫風格。記者在廠區看到,泡崖小區正在建設的住宅已經逼近公司礦區,為了避免運輸礦石車輛噪聲對將來入住居民的影響,公司在礦區西側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繞行運輸礦石。
把周邊環境搞干凈的環境理念,使大連小野田水泥廠與周圍環境實現了和諧相處。據信訪部門介紹,去年沒有接到一起有關小野田水泥廠的環境投訴,是名副其實的環境污染“零投訴”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