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長期供大于求的行業瓶頸和內需增長乏力,國內水泥企業早已開始在在印尼、緬甸、越南、老撾、尼泊爾等基建水平不高但水泥需求旺盛的國家謀求新增長點。
從生產消費品的“世界工廠”,升級為向世界提供先進裝備的重要基地,水泥行業已經走了許多年,而“一帶一路”也成為中國水泥企業的戰略高地。
水泥生產線上最主要的粉磨設備例如立窯,在十幾年前幾乎是全進口,而在今天,國產設備基本已經達到了國外先進水平,而且在價格上甚至能比國外的裝備便宜一半。
實際上,中國水泥工業取得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大型水泥裝備的國產化程度不斷提高。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水泥產量24.9億噸,位居全球第一位,占世界水泥總量近六成。與此同時,2014年中國水泥產能利用率不到70%,為最近四年來最低水平。
面對長期供大于求的行業瓶頸和內需增長乏力,國內水泥企業早已開始在在印尼、緬甸、越南、老撾、尼泊爾等基建水平不高但水泥需求旺盛的國家謀求新增長點。
華新水泥助理副總裁王煥忠在近期的2015中國國際水泥峰會上表示,針對“一帶一路”戰略,未來他們將會有更大動作,將在東歐、非洲、東南亞等地重點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國家鼓勵裝備合作的背景下,中國水泥裝備制造商中,擁有水泥工程深厚背景的中材集團亦有較大機會。中材集團2014年境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共在境外承建水泥生產線150條,水泥工程EPC業務市場占有率連續8年保持了全球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