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本网发布的《资本市场巨头裁员 给水泥行业的启示》一文引起行业热议,并得到很多网友反映,认为这不会给水泥行业带来太大影响。就在大家津津乐道之时,6月3日,国资委再出一记重拳,目标直指央企。
6月3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国资委日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效益下降的中央企业工资必须下降。据了解,今年2月9日,国资委就曾发布通知称:若央企利润总额目标值下降,同口径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今年1-4月累计水泥利润为59.82亿元,同比下降65.48%,这表明我国水泥企业的效益普遍出现下滑,并且形势严峻。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央企主要有中国建材、中材集团和华润水泥,国资委“定薪”央企,是否表明中国建材等水泥央企“降薪”的命运已经来临?
那么,我们只能先从这三家央企的发展情况来判断了,对此,小编再次遨游三家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整理出如下数据。
企业名称 |
营业收入(亿元) |
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率 |
增幅 |
员工总薪酬(万元) |
中国建材 |
1120.1 |
59.2 |
5.29% |
2.8% |
933299.8 |
中材股份 |
552.9 |
5.1 |
0.92 % |
18.92% |
- |
华润水泥 |
260.9 |
33.6 |
12.88% |
25.84% |
5409.8 |
1.数据来源: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
2.港币按1港币=0.7985人民币的汇率转换成人民币。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建材、中材股份和华润水泥这三家水泥央企的营收总和为1933.9亿元,净利润总和为97.9亿元,平均净利润率为6.36%,平均增幅为15.85%。通过数据来看,2014年三家央企的效益均有所提升,所以,国资委有关“定薪”的政策并不会影响到这三家水泥企业。让小编担心的是,在水泥行业需求不振,行业发展进入平台期的2015年,三家央企能否再续辉煌呢?
由于三家央企均为H股上市公司,我们无法得知其一季度的运营情况,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它A股水泥上市公司一季度数据或能得到一些启示的东西。通过对A股水泥上市公司一季度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发现,22家A股上市公司的1季度盈利能力与往年相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通过对二季度的水泥市场观察,我们发现,二季度水泥行业盈利能力也不容乐观。
当效益下降的时候,企业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提高盈利能力;二是,降低成本支出。
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水泥企业都在努力。尽管行业组织正在积极的鼓励各地区水泥企业进行“区域协同”,但由于水泥需求端大幅下滑,区域协同或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造成水泥需求不振的原因除了水泥需求的减少以外,产能过剩也是原因之一。通过向西南、西北地区龙头水泥企业销售人员的了解,也印证了上述推断。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销售人员告诉我们:“以前,10家水泥企业供应10个项目,现在项目突然减少了5个,另外5家水泥企业不得不过来“抢”项目,“抢”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降价。除此之外,以前我们地区只有两家熟料生产企业,现在达到了5家!”在这种市场行情下水泥企业想要提高盈利能力犹如“痴人说梦”了。
当盈利能力提升乏力时,降低成本支出成了唯一出路。水泥企业在面临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政策之时,唯一能做的就是降低劳动力的支出成本。此时,企业可以裁员,也可以降薪。而对于三家水泥央企来说,除了盈利以外,其肩上的社会责任也不容忽视,所以,“裁员”对于他们来说,显然不太合适。那么,降薪或成为其最佳选择。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水泥行业上半年的发展情况和2014年三家水泥央企的年报数据作出的推断。具体情况如何,我们只能在三家企业公布半年报后才能获知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