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水泥企业经历了最近几年以来最惨淡的6个月。在行业下行、环保等双重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国水泥价格跌声一片。为了减少水泥行业下行给水泥企业带来的损失,行业协会在过去半年中积极组织各地区水泥龙头企业召开高层论坛,劝诫水泥企业避免恶性竞争,实行协同控制,其中,包括错峰生产、协同停窑、限产保价等措施,但从相关数据来看,收效甚微。
从国家统计局获悉,前5个月,我国水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93.27亿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64%。利润率仅为2.8%,是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
下面,我们将从各地区水泥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地区龙头水泥企业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和预判下半年水泥行业的发展情况,来供业内同仁参考。
谈错峰生产,我们就不得不谈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是第一个采取错峰生产的地区,主要在新疆。但从上半年新疆水泥价格走势来看,错峰生产并未解决该地区产能过剩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两家龙头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和援疆水泥项目集体投产所致。西北地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省份就是陕西,6月中旬,海螺水泥入股西部水泥,海螺水泥牵头整合和控制陕西水泥市场,小编认为是最佳的选择。因为,陕西熟料产能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西部水泥、冀东水泥和海螺水泥,而海螺水泥又分别是前面两家水泥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海螺牵头更利于三家企业协同,从水泥人网数据中心了解到,三家企业的熟料产能占陕西熟料产能的63.21%。宁夏由于集中度较低,水泥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较大,缺少牵头整合的龙头水泥企业。
从西北地区各省熟料产能占比可以看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的为新疆和陕西。下半年,新疆水泥企业依然会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陕西将会开始逐步好转。
东北地区是第一个提出错峰生产的地区,是第二个执行的地区,从价格波动来看,错峰生产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较大。东北地区水泥价格前四个月受错峰生产余热影响,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进入5月份,辽宁水泥企业率先降价,黑龙江和吉林水泥企业为保护市场,也纷纷采取了跟随降价。从需求方面看,东北地区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项目并没有显著增长,所以,下半年需求疲弱态势已定。
华北地区是第三个采取错峰生产的地区,停窑结束后,水泥价格先涨后跌。错峰生产结束后,水泥价格开始走高,4月中旬,开始下滑。华北地区上半年水泥销量大幅缩水,主要是需求不足所致。水泥库存持续加大,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两家龙头企业金隅股份和冀东水泥采取各自为战,导致竞争加剧。该地区下半年协同概率较小,水泥厂低迷难以短期改变。长期需求还要看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华东地区水泥企业之间与其它地区相比,水泥企业之间较为默契,水泥市场整体稳定,但水泥价格受需求不振影响,略有下滑。在长三角,受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减速影响,水泥需求大幅下滑,导致该地区水泥价格领跌华东地区。在山东,山水水泥受退股风波影响,引进中国建材,自此,中联水泥与山水水泥之间形成默契,所以,山东水泥市场也相对稳定下来。随着华东地区逐渐进入水泥需求旺季,华东地区的龙头水泥企业在下半年将会迎来“丰收”。
中南地区水泥企业是所有地区中默契程度最高的地区,尤其是华南三省,二季度由于该地区逐渐进入雨季,水泥需求下降,水泥价格略有下跌,下半年将会逐渐复苏。该地区值得一提的当属河南,自去年年末开始,天瑞水泥与中联水泥一直在抢夺同力水泥,但从国企改革的角度来看,天瑞中签率较高。下半年,中南地区水泥市场也将会平稳发展,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现象。
西南地区是六大地区中水泥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上半年该地区水泥价格连续下跌,甚至有些地区已经跌近成本线。5月下旬,中国水泥协会组织召开“西南地区水泥市场高层论坛”,试图力挽狂澜。从6月份水泥价格动态来看,该会议的成果收效甚微。西南水泥的崛起虽然改善了该地区水泥市场格局,但由于该地区群龙云集,短期内,仍将处于混战状态,欲改变该地区的现状,提高产业集中度依然是重中之重。另外,云南水泥市场受华润入股昆钢影响,水泥价格开始回暖。从水泥市场角度来分析,西南地区是所有地区中最需要强强联合的区域。
通过对六大地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正如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所说:“水泥行业进入了平台期,竞合应该成为主流。”而竞合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显然,以入股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成为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