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临沂中联水泥有限公司5000t/d双系列预热器带NST-1型分解炉熟料生产线,公司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调整回转窑工艺操作参数,提高了回转窑运转率和产质量, 2010年上半年共生产熟料93万多吨,熟料 3d抗压强度达到31.8MPa,熟料 28d抗压强度达到57.6MPa,熟料质量的提高不但降低水泥中熟料用量,增加混合材的掺加量,而且提高水泥磨产量,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将工艺精细优化调整情况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1.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企业从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时间的长短不同,导致操作水平不一样,同时由于存在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的差异,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同,企业如何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中站住脚,是每个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事实证明只有不断推行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生产管理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才能提高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影响公司生产的因素进行分析整理,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1 进厂石灰石质量波动
进厂石灰石中的CaO、MgO波动,引起出磨生料的质量的波动,进而导致回转窑热工制度不稳定,熟料煅烧操作困难,窑操作参数频繁调整,引起熟料产质量波动。
1.2 进厂原煤质量波动
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原煤供应紧张,原煤价格上涨,进厂原煤质量频繁波动,厂内原煤库存量也受到限制,致使堆场原煤不能很好地得到均化搭配,入窑煤粉灰分波动大,不但会引起熟料化学成分和率值波动,而且影响熟料煅烧温度,从而影响熟料产质量。
1.3 熟料三率值需进一步优化
熟料率值控制范围KH:0.91±0.02,SM:2.8±0.1,IM:1.6±0.1,率值控制不合理导致料子吃火,回转窑操作困难,熟料结粒细小,窑头飞沙严重,熟料立升重低,fCaO含量高,熟料强度低。
1.4 窑系统操作参数有待优化
1.4.1 窑、炉用风比例失调
预分解窑不仅存在总风量的调节问题,而且存在风的分配题 即窑内通风和三次风的匹配。每次更换三次风阀体后使用不久被烧断,造成三次风过大,窑内缺氧,窑内热力强度大幅下降,窑电流偏低仅410—640A,稍有不慎就窜黄料,fCaO圈合格率低。45m处结圈,熟料产质量下降。
1.4.2 入窑生料三率值波动较大
回转窑煅烧强调“五稳保一稳”,入窑成份的稳定在五稳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以前我们没有重视对生料均化库底六个卸料区的管理,致使入窑物料均化效果较差,入窑三率值波动较大,窑况不稳,影响熟料产质量的提高。
1.4.3 分解炉冲煤现象频繁
分解炉煤粉输送压力偏低且在22~28 kPa之间波动,导致分解炉喂煤波动大,稳定性差,致使分解炉出口温度波动大不易控制,有时分解炉出口温度最高1080℃,这样导致入分解炉物料分解率过高,再加上窑操作参数波动时,窑头煤粉存在后燃现象,这样易导致液相提前出现,导致烟室和分解炉缩口结皮;当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偏低时,入窑物料分解率降低,熟料煅烧困难,影响熟料烧成质量,同时它也是影响熟料热耗上升的重要因素。
1.4.4 窑头一次风压偏低
一次风压由原来的27.8kPa降至25.3kPa。外风压力由24.6kPa降至22.9kPa,内风压力由24.9kPa降至23.1kPa,窑前火焰发飘,黑火头很长,一次风压偏低难以加强风、煤混合,导致煤粉燃烧不完全,火焰相对被拉长,烧成带温度低,窑尾温度高,窑尾烟室结皮相当严重,平均每2个小时就得清理一次窑尾烟室结皮,不但增加巡检工的劳动强度,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窑内通风偏小,导致窑内结大蛋产生黄心料,熟料还原现象严重,熟料fCaO含量偏高,立升重大幅下降,影响熟料质量的提高。
1.4.5 二、三次风温偏低
由于机械、电气、工艺和操作等原因,篦冷机一室的压力控制不稳,二、三次风温低且波动大,二次风温950~1040℃,三次风温在750~820℃,这样易导致煤粉燃烧不完全,火焰被拉长,导致烧成带温度低,窑尾温度高,液相容易提前出现,导致烟室和分解炉的缩口结皮,物料在窑内容易提前黏结成球,熟料煅烧不完全,导致熟料fCaO含量偏高,立升重大幅下降。
1.4.6 分解炉出口温度偏高
通过检测入窑生料的分解率,入窑生料表观分解率高达92%~95%,分解炉出口温度在890~910℃,窑尾温度在1100~1180℃波动,这样液相易提前出现,导致窑尾烟室和分解炉缩口结皮频繁。
1.4.7 窑系统漏风严重,热效率降低
人孔门、翻版阀盖、检修孔、以及浇注料的浇注孔、烟囱帽等地方存在漏风 ,烧损的翻板阀也造成的内漏风, 由于C5 的内筒挂板脱落,降低了旋风筒分离效率,使气固两相在旋风筒内的运动轨迹产生紊乱,进一步影预热器的换热效率。
1.4.8 窑速偏低
投料量355t/h,窑速在3.65rpm,窑速过慢,窑内物料填充率高,影响窑内通风,不利于煤粉充分燃烧,产生黄心料,熟料fCaO也高。同时大量未燃尽的煤粉落入料层造成不完全燃烧,还容易出现大蛋或结圈。
2.精细管理,优化调整工艺参数
2.1 加强进厂原材料的质量监控
加强对进厂石灰石进厂质量管理,要求CaO≥48.5%、MgO≤2.5%,但随着矿山的开采不同采区MgO含量发生变化,进厂石灰石中 MgO含量的上升,导致回转窑系统结皮、结蛋、结圈增多,影响回转窑系统安全运行。
化验室及时对石灰石矿山各采区进行取样分析,根据石灰石化学分析及时调整各采区石灰石进厂搭配比例,确保进厂石灰石中MgO含量≤2.5%,防止因MgO含量过高产生结皮、结蛋、结圈,影响窑系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