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密集發聲,國企改革加速信號再現。預計第一批央企改革試點公司改革方案出臺時點漸進;中海集運等四家航運公司停牌,引發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整合預期;后續央企改革或迎密集催化。
建材第2大央企中材集團有望受益:隸屬“競爭性”及“產能過剩”行業(國企改革的重點領域),未來可能的改革方向一是自身資源的整合,二是與建材第1大央企中建材集團的整合預期。
隨著首批央企改革試點公司方案的落地執行、改革覆蓋面有望擴大,中材集團有望受益,后續集團在內部資源整合、同業競爭問題解決等方面的探索可期。
近期中國遠洋運輸(集團)、中國海運(集團)整合預期發酵,央企兼并整合或迎熱潮。集團大部分業務與中建材集團重疊,與中建材集團合并有望提升行業集中度、化解過度競爭及產能過剩,經濟效益、想象空間較大。
集團經營承壓,玻纖板塊表現較好;受益“一帶一路”。
2011年以來集團整體盈利承壓,目前非A股上市業務多非盈利;水泥、裝備與工程服務是集團核心業務,受區域產能過剩、國內新增產能縮量影響,2010年以來盈利下滑明顯;玻纖板塊受益于行業景氣復蘇、風電需求強勁,表現較好。
展望未來,集團水泥板塊主布局“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長期區域仍有投資潛力、短期或有“一帶一路”規劃落地催化,景氣向下空間有限、靜待拐點來臨;裝備與工程服務迎“一帶一路”海外機遇,并積極轉型環保;玻纖板塊將繼續受益于行業供需緊平衡。
同業務多平臺并行,整合增效空間大。
內部資源整合展望一:以中材科技為核心整合玻纖業務。中材科技已經公告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大概率整合控股股東全資子公司泰山玻纖),集團以其為核心的玻纖業務整合或已開啟;集團玻纖及復合材料技術儲備充足,涉足膜材料、汽車復合材料等產業,高端復合材料技術商業化價值的挖掘值得期待。
內部資源整合展望二:2015年9月6日為解決水泥同業競爭之期限。目前集團旗下共有4個水泥業務平臺(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中材水泥),同業競爭問題的解決已經納入集團國企改革工作組討論內容;集團承諾方案為“4合1”,該方案的成功執行或需強勢的行政力量介入。
嫡系公司有望率先啟動,非嫡系公司亦值得關注。預計嫡系中材科技、中材國際、中材節能等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啟動改革;天山股份、祁連山、寧夏建材及國統股份等非嫡系公司在緊密關注集團改革進展的同時,亦在尋求自身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