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泥行业上半年的收入来看,净利润的下降是直接由水泥的销售价格下跌引起的,这种下跌,并没有下游的成本同步下跌来进行承担,比拼的完全是水泥企业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以及公司的资金实力,在市场需求低迷的“刺激”下,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了“激烈”的竞争模式中。
然而,让行业人士“惊慌”的不是上半年的“价格战”,而是今后水泥行业的“出路”在哪里。
水泥行业目前的“现状”
未来的“出路”取决于行业目前的“困境”。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下行是水泥行业渐入低迷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来看2015年是中国经济大萧条的开始,也就是说今年只是水泥行业“寒冬”的开始。
从行业来看,今年1-8月水泥产量为15.05亿吨,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下降8.53%;其下降的主因是由于行业需求的减少;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为132.65亿元,同比下降61%,利润大幅下滑是上半年水泥行业需求不足和激烈竞争下的结果;今年以来水泥价格指数一路呈下滑趋势,水泥价格持续下降一方面与当前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下滑为水泥价格下探提供了一定空间。总而言之,在水泥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下水泥行业已经陷入了量价齐跌的困境。
从企业来看,水泥人网获悉上半年因水泥业务板块而实现正增长盈利的企业“凤毛麟角 ”,32家上市水泥企业中亏损的公司达到8家,亏损率达到25%。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2.14%,而且行业中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的水泥企业占了将近一半之多,也就是说目前水泥行业中有将近一半的企业已经“干”不下去了 ,从而出现倒闭、裁员等现象,水泥行业的“倒闭潮”已经初见端倪。
从产能情况来看,随着2003年以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水泥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期间由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带来的是“疯狂扩张”,直到2013年才有所回落,为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埋下了伏笔。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是我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同期的最低水平了,这意味着我国水泥产能过剩压力在需求不振的影响下,已经逐渐加大,并且越来越严峻。
水泥企业未来的“出路”
2015年,在宏观经济低迷和产能严重过剩以及环保压力等“多”管齐下中,水泥市场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水泥价格下降,行业效益下滑,企业亏损严重。既然洞悉了行业“现状”那么就应该找“出路”了。
水泥人网认为短期而言,水泥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必须降低成本。我们都知道,当水泥行业产能过剩而需求不足时,最需要做的是进行减产,但实际上这条道路并不“平坦”,有些水泥企业明明已经亏损了但却还是要生产,因为不生产连现金流都没有,亏损的会更严重,所以没有企业愿意减产。虽然减产短时间不可能实现,但降低成本是可以做到的。水泥人网认为,水泥行业目前已经到了最严峻的时候,如果今后扔如以前一样不顾效率的生产,水泥行业就会前途未卜。
从长远来看,水泥行业要考虑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行业的转型方向分为规模转型、功能转型、产品转型、市场转型和服务转型。规模转型,如兼并重组;功能转型,像水泥窑协同处置和余热供暖;产品转型,就是研发和推广绿色低碳产品等;市场转型,如走出国门,布局海外市场;服务转型,就是向“互联网+”的方向转型,建立新型的服务体系。水泥行业市场下行、产能过剩、集中度低、环境恶化,特别是经济下行的需求空间不断被压缩,市场倒逼机制已经形成,企业不转型就是“等死”。
为了“顺利过冬”水泥企业还是应该做长远打算,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能顺利“度过”这个冬季,企业当下应该做好“三减”——减产品、减客户和减成本。“减产品”也就是减去与企业定位不符的、没有前景的相关产品;“减客户”就是减去成本高的、无潜力的、回款信誉差的客户;“减成本”是减去不必要的开支,做好企业成本核算。
中国经济毕竟已经进入“平台期”,未来几年水泥行业的形势不容乐观,行业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目前,水泥企业需要做好充分打算,准备“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