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消息,隨著“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推進,中國企業正不斷走出去,探索海外發展新路徑。作為“出中國”的排頭兵,繼歐洲、新加坡之后,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中民投”)將海外布局的第三站定在了印度尼西亞。
早在幾個月前,中民投就與印中商務理事會簽署了協議,將協同10余家國內領先民營企業抱團出海,總投資50億美元的東盟產業園項目將在印尼落地,聚焦基礎建設、能源建設、高端制造等領域的投資。該產業園項目也是中國印兩國總額400多億美元的一攬子投資合作協議中的一項。
未來,中民投將為更多中國和印尼企業牽線搭橋。
中國印尼雙邊關系進入新階段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印尼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正越來越顯示出發展的巨大潛力。印尼擁有豐富的海洋、礦產、種植業等資源,政局穩定,人口眾多,市場龐大,華人華僑人數居世界各國之最,被認為是東南亞地區乃至海上絲綢之路國家中,最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目的地國,有望在未來進入世界經濟強國行列。
近日,由印尼金峰集團主辦,印尼駐中國大使館、中國全國工商聯和中民投共同協辦的印尼中國企業家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印尼人民協商會議議長祖爾基菲利·哈桑博士、印尼駐中國大使蘇更、中民投總裁李懷珍和印尼金峰集團董事長林文光均出席并發表致辭。
印尼人民協商會議議長祖爾基菲利一年前剛上任,這是他首次訪問中國,但與中國的淵源,3個月前,他剛剛接待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的到訪,俞正聲在訪問印尼后,也多次邀請他回訪中國。
他告訴新浪財經,印尼同中國的友誼源遠流長,當前兩國發展愿景相近,印尼愿同中方加強各領域交流,開展海上互聯互通、投資、金融、能源等領域合作,密切企業、民間等各界聯系,推動兩國間合作協議得到全面落實。
印尼龍頭企業之一、金峰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林文光也表示,中印尼投資合作正逢其時,而且中印尼友好關系的現狀帶來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作共贏良機與商機。
中民投耗資50億美元投資印尼產業園
根據印尼官方的統計數據,目前中國企業前往印尼投資正呈上升趨勢,投資領域涉及水電、水泥、機械、基礎設施、貿易等領域。預計未來15年至2020年,印尼與中國的貿易額將達1500億美元,游客1000萬人次,投資額達800億美元。
中民投總裁李懷珍也告訴新浪財經,“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倡議受到了東南亞各國的歡迎,中民投經過大量的前期考察和實地調研,切身感受到了印尼良好的發展機會和前景,建議將印尼作為民營企業投資東南亞的首選地。
目前,公司正協同10余家國內領先民營企業抱團出海,推動在印尼的東盟產業園項目落地。項目預計總投資達50億美元,聚焦基礎建設、能源建設、高端制造等領域。李懷珍也透露,目前,產業園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在過去的6個月中,我前后四次赴印尼實地考察交流,切身感受到了印尼良好的發展機會和前景,更加堅定了我們投資印尼的決心,”李懷珍表示,中民投將帶領中國領先民營企業走出去,也同時歡迎印尼的企業進行業務上的交流,從而實現溝通、達成互補。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印尼與中國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企業走出去,畢竟人生地不熟,可能遇到一系列風險。對此,李懷珍也坦言,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風險就是對當地情況不了解,最大的平靜是本土化,如何與當地企業一起競爭。但是中民投聯手印中商務理事會,將提供實質性助力。
李懷珍向新浪財經詳細講解了中民投投資印尼的諸多優勢:一,中國政府成立了“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和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支持企業和東南亞開展合作。中民投將積極利用政策紅利,推進和東南亞國家投資貿易的便利化,出資為東南亞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與互聯互通有關的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
第二,東南亞國家近年來發展迅速,交通設施、市政建設、能源建設等領域需要大量資金、技術和人才。中民投將帶領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引領中國企業為東南亞國家培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輸送成熟的管理模式,匯聚大體量的資本滿足龐大的資金需求,提供物美價廉的日常用品,提供核電、輸變電、通訊、高鐵等高科技術和高精尖設備,攜手企業共同應對金融風險。
三,中民投股東涉及機械制造、冶金、信息科技、資產管理、服裝、生物制藥、環保、新能源、文化傳媒、商貿、電力、家電百貨、電子商務、房地產等近20個行業。這些企業可以推動東南亞股價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補充目前尚空缺的產業,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上繳大量稅收。
作為全國工商聯發起、注冊資金為50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民營投資企業,中民投成立一年多以來,已經在國際、資本管理、地產、新能源、物業、通用航空等領域完成了基本布局,擴張。就在上月,中民投全資海外子公司中民國際收購了美國思諾再保險公司,另外,中民投已與韓亞銀行、盧森堡航空簽訂戰略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