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中信重工(原名洛陽礦山機械廠)。
工人的筆記本上記錄著“創新”等詞句,門外的墻上印著“創客”等字眼--這可不是什么新潮時髦的創業大街,而是發生在中國中部一家裝備企業的情景。
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一下飛機就來到中信重工,考察企業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裝備“走出去”情況。
這家重型裝備企業也成為李克強河南考察的第一站。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洛陽礦山機械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洛礦”可謂聲名顯赫,它是毛澤東親自批準的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大型項目之一。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是它的顧問,它的首任廠長紀登奎,后來做過國務院副總理。此前在2002年和2009年,李克強都曾來過這里。
洛陽礦山機械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如今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重型礦山裝備供應商和服務商、全球最大的水泥裝備制造企業。
不過,伴隨著機械作業的轟鳴聲,總理來到了其中一間不到30平方米的房間。這是由大工匠張東亮領銜的創客工作室。大工匠是該廠授予工人的最高技術等級。2014年,5個像張東亮一樣的大工匠領銜的工作室取得創新成果46項,實現價值1285萬元。
“你們是一個國有的傳統的老企業,也是一個大企業,但是你們跟上了時代的潮流,在搞創客群,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也是你們企業本身升級了?!崩羁藦娬f,“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是小微企業的生存之路,又是大企業的繁榮興盛之道?!?/P>
作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中國制造業產出占世界接近四分之一的比重。而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之下,制造業這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如何發展,更是李克強總理關切的內容。
在不久前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指出:“正是大眾的創業和創新精神,使我們增強了克服時艱的信心。我們有能力實現今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并為未來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P>
他特別強調,雙創的平臺是多樣的,不僅有小微企業,很多大企業也紛紛加入創新創業的行列,引入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平臺,觸發了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的變革。
洛陽礦山機械廠堪稱大企業推動“雙創”的鮮活樣本。擁有30多年工作經驗的張東明拿著加工圖紙告訴總理,自己所在的工作室正在一起研究如何攻克加工中的難題。目前,像他這樣的工人創客群共有22個,直接參與者超過500人,帶動了4000多名一線工人成長成才。
不僅如此,該廠聘請了10位工程院院士、15名行業領軍人才,引領組建了礦物加工核心裝備技術創新團隊,預熱利用創新團隊等18個技術創新團隊,形成了30余項處于世界領先和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
此次考察中,李克強還語重心長地說:“重大裝備企業也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不是‘權宜之計’,而要有長遠謀劃。要創出成果、效益、品牌,也要創新機制和分配模式,走活‘雙創’這步棋?!?/P>
臨別前,李克強還對企業寄予厚望,希望工人、技術人員和社會創客群通過“互聯網+”推動中國品牌、裝備走向世界,展現競爭力,創出中國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