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周年之際,12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在南非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論壇上宣布,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第三方“十大合作計劃”,給予非洲600億美元融資支持。在習近平提議下,中非一致同意將中非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通過了《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宣言》和《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2016-2018)》,確定了重點實施的十大合作計劃。習近平提出,中方愿與非洲在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金融、綠色發展、貿易投資便利化、減貧惠民、公共衛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十大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為確保“十大合作計劃”順利實施,中方決定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除了無償援助和各類貸款外,還為中非發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各增資50億美元,并設立首批資金100億美元的“中非產能合作基金”。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并保持至今。2014年中非貿易額2200億美元,是2000年的22倍。中國對非投資存量已超過300億美元,是2000年的60倍,近年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然而, 2015年上半年,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僅有1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以上。各界由此擔心,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會讓非洲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在新形勢下,中國正在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重新謀劃中非關系前景。習近平提議做強和夯實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明上交流互鑒、安全上守望相助、國際事務中團結協作“五大支柱”。“任憑經濟形勢起伏跌宕,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根本宗旨不會改變。中國將把自身發展同非洲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謀求中非共同發展。”
本屆中非合作論壇是第二次由中非國家領導人參加的元首峰會,而且是首次在非洲大陸舉辦。2000年,中國和非洲建立起“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對話機制,每三年一次,輪流在中國和非洲國家舉辦。2006年,中非論壇首次升格為元首峰會。截至2015年,中非論壇共有52個成員,包括中國、非盟委員會以及50個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
中非經貿合作需新增長點
據中國海關統計,1-10月,我國與非洲進出口總額1476.2億美元,同比下滑18.1%,降幅進一步拉大,高出我國同期外貿總體降幅9.5個百分點。其中,對非出口898.6億美元,增長4.7%;進口577.7億美元,下滑38.9%,是降幅最大的大洲。
“這是中非貿易幾十年來第一次出現下跌。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非經濟都面臨一定壓力。”浙江師范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院長、首任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對記者指出,不僅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不再保持兩位數增長,非洲也無法保持本世紀初驚人的經濟增速。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撒哈拉以南非洲今年的經濟增速下調到3.8%,較4月預測的4.5%下調了0.7個百分點。
為推進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設,習近平在中非論壇上宣布,中方愿在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堅持政府指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著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礎設施滯后、人才不足、資金短缺三大發展瓶頸,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
“對中非雙方來說,這將是雙贏的局面。”劉貴今認為,非洲迫切需要從原材料貿易主導的經濟模式走向工業化和現代化之路,而中國則可以通過深化對非經濟合作,彌補貿易的不足,完成深化改革、加大開放的轉型目標。
“過去,中國在非洲進行了大量的援助和承包項目,但相互之間的關聯性并不是很大,但這次的重點就在于‘對接’,要把我們的‘中國夢’同非洲《2063年議程》描繪的‘非洲夢’實現戰略對接。因此,這次對非洲幫助的規模和效應都是空前的。另外,過去更多地考慮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進行規劃,但現在,我們提出在整個非洲大陸推動工業化和基礎設施的聯通,這和‘一帶一路’的‘五大聯通’很有相關性。”劉貴今說。
“三大網絡”、“兩化發展”
劉貴今總結道,中國政府正在通過“三大網絡”、“兩化發展”的策略深化對非經貿關系。
“三大網絡”是指幫助非洲建設鐵路、公路、區域航空三大網絡,這一舉措由李克強總理2014年最先在非盟總部提出。架橋鋪路一直是中國對非援助的“傳統科目”。迄今,中國在非洲在建和已完工的鐵路里程達到5756公里,中國還在非洲援建了4335公里公路,9個港口以及12個機場。
在此基礎上,中國又提出了“兩化發展”,即幫助非洲加快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兩大任務。“工業化可以解決就業問題,農業化可以解決吃飯問題,加在一起,就可以又管‘富’又管‘穩’,這兩點對非洲發展至關重要。”劉貴今說。
劉貴今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多年,具有豐富的脫貧致富和發展工業的經驗,也累積了大量富余的優質產能和充裕資本,可以把鋼筋、水泥、玻璃、紡織、服裝、家電等行業帶到非洲去。另一方面,非洲正是一個理想的市場,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有發展工業的強烈需要。“這樣的產能合作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既解決非洲的發展問題,也有利于中國產業升級換代。”
在農業現代化方面,劉貴今坦言,中國在農業援外領域做了很多工作,搞了不少農場,通過中非論壇搞了20多個農業技術中心,但不如基礎設施、工業和貿易成效大,需要新思路。
在本屆峰會上,中方提出將在非洲100個鄉村實施“農業富民工程”,派遣30批農業專家組赴非洲,建立中非農業科研機構“10+10”合作機制。中方高度關注非洲多個國家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致糧食歉收,將向受災國家提供10億元緊急糧食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