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山東省政協常委、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欒新出席山東省政協供給側改革專題記者會現場。欒新介紹,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兩年,青島已經開始為解決過剩產能問題,在五大行業做了準備。
2009年,青島市成為全國第九個規模以上的、工業總產值過萬億的城市。欒新介紹,針對上級對產業結構調整做出的部署,青島主要針對鋼鐵、水泥、煉油、輪胎、平板玻璃、船舶六大行業。
“針對青島的鋼鐵行業,我們在幾年前就已著手實施青鋼集團搬遷工作。老城區已完全停產,已遷到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緊鄰新建的董家口港。”欒新表示。記者了解到,新廠區緊鄰40萬噸級礦石碼頭,已經籌建了青鋼專用礦石泊位和鋼材發運泊位,具有很好的地理優勢。項目總投資164億元。搬家之后,企業更名為“青島特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的產品屬性也發生了改變,特鋼比重占到50%以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特鋼企業。
此外,青島的水泥廠已從原來的24家降到了15家。“一般來說,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的就被認為是產能過剩,目前水泥的產能利用率是55%,再加上青島沒有水泥的熟料生產基地,對于水泥行業青島正在大量壓縮。”欒新介紹。
在青島的平板玻璃產業中,總體來說多為高附加值企業。欒新表示,對現有的加工廠來說,可能沒有太大的“去產能”壓力,但仍需要進一步淘汰低端產品,全面向高端產品過渡。
青島的船舶行業中,目前有3家造船廠,產能利用率僅維持在40%左右,多面臨附加值低、產業升級周期長等問題,“創新”則是解決該行業產能過剩的主要手段。“目前一些造船廠正在嘗試制造LNG船,這種船被喻為世界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市場前景非常好。”欒新表示。此外,青島輪胎企業現在有9家,產能利用率超過了112%,但容易受汽車行業市場影響,將繼續鼓勵生產附加值高的產品。
“通過這些行業的調整,目前整個產能利用率達到76%,超額完成了省里下達的指標。”欒新表示,“早在中央下達相關文件兩年之前,我們就出臺了各區縣去產能的硬性指標,并幫助傳統企業搬遷布局,并嚴控落后產業,對此類企業一定不予審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