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已成為不少行業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全國水泥產能超過30億噸,而全年的需求量24億噸左右。鋼鐵產能接近14億噸,需求不到7億噸;煤炭產能超過40億噸,需求35億噸左右,據說全國有超過十大行業亟需去產能。任務異常艱巨。
去產能方式有多種,淘汰、提升、走出去等各有所長。水泥企業由于銷售半徑所限,競爭企業于對方區域相互落子建廠,多形成“比鄰而居”的奇特景象,這種情況如果通過資本市場重組兼并,內部調整消化成為最有效率和震動最小的方式。
去產能系列報道
陜西省水泥企業超過百家,雖隨著整合加劇,前三名企業已控制接近80%的市場,但淘汰落后產能、清理違規項目以及防止死灰復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陜西水泥產能超過1.1億噸,而達到供需平衡是5800萬噸。如何去產能成為擺在陜西省經貿委相關領導面前的大事。對陜西省水泥行業的龍頭企業西部水泥(02233.HK)及后來者海螺水泥(600585.SH,00914.HK)來說同樣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西部水泥占據陜西中東部、南部區域,海螺則挾旗下眾喜水泥占據西安寶雞一帶一直向西延伸到天水,兩大區域幾乎囊括了陜西最有活力的大部分地區,如果始終兵戎相見將拼掉企業微薄的利潤——2015年上半年西部水泥銷售近17億元凈利潤只有243.3萬元。
1月19日,西部水泥股東特別大會通過收購議案,歷時超過半年的收購落下帷幕。海螺通過“換股”方式,獲得位于陜西的水泥龍頭企業之一西部水泥的控股權。
“這是當下中國水泥產業去產能過程中的一個標桿案例?!?月25日,水泥地理分析師沈利利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海螺水泥通過整合西部水泥后,陜西市場的第二輪整合也已開始,預計后期,并購方式將成為中國去產能的一個趨勢,但后期如何消化并購成本,也將考驗并購企業的市場運作能力。
并購西部水泥深度整合
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統計的數據表明,2014年陜西水泥產量1.09億噸(另有年產1000萬噸違規待清理項目且大部分已建成),臨近陜西的山西呂梁尚有1450萬噸產能對陜西境內構成壓力,南部則有河南水泥企業大兵壓境。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陜西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工作方案”中認為,“熟料產能控制在5800萬噸(約等于7000萬噸水泥)以內,基本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周邊區域供需平衡,全省平均產能發揮率保持在80%以上?!?/P>
過剩產能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令水泥企業苦不堪言。西部水泥2015年半年報披露,“由于所有生產商繼續進行定價競爭,致使關中市場平均售價持續不振?!?015年上半年西部水泥銷售收入16.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4.5%,毛利潤則下降43.9%,凈利潤僅為243.3萬元同比減少98.48%。
重組并購對海螺和西部水泥來說則是打破僵持格局的最佳路徑。
2015年11月,海螺水泥對外發布公告稱,擬向西部水泥的全資子公司出售海螺水泥所持有的寶雞眾喜鳳凰山水泥有限公司等陜西4家公司的100%股權,轉讓價款45.94億港元,此外,西部水泥還將向海螺水泥或海螺水泥的全資子公司發行34.03億股新股作為支付對價,由此海螺水泥在西部水泥的持股比例達到51.57%,成為后者的控股股東。本次交割發生前提下,海螺水泥還將以每股1.69港元向西部水泥公眾股東發出無條件現金要約收購,并對西部水泥現有期權進行要約收購。而這一案例也被解讀為當下中國水泥產業首個境外換股案例。
“通過此番并購,海螺水泥獲得一個上市公司控股權?!币晃凰嘈袠I人士指出,這種操作方式更具技巧,按照財務數據計算,每噸水泥產能的收購價格約400元,基本接近海螺水泥生產線的投資成本,也就是說,其收購成本并不高。但這讓海螺水泥在陜西市場的占有率快速提高到47%,至此,前三大企業在陜西市場的占比將近80%,陜西市場整合基本完畢。
“海螺水泥的市場策略一般目的性很強,不會為了并購而并購。”沈利利也指出,其并購標的選擇標準較高,一般要從資質、規模、設備等多方面考慮,但市場上成熟的優質標的并不多,因此,海螺水泥一般會核算后續還需花多少成本進行改造和改進,以此作為其中新的選擇標準。海螺水泥選擇標的另一標準則是市場有無必要,此前,陜西市場已經經過第一輪整合,如今市場進行下行周期,在這種變化中,海螺水泥選擇出手。
對西部水泥來說,這也并非是壞事。
“這次并購能成功并不容易,中間雙方談過很多次。”一位部分參與過海螺水泥并購人士也表示,早在這一輪水泥產業下行周期前,海螺水泥就曾找西部水泥洽談過,但最初西部水泥讓出控股權的意愿并不強烈。但不料,此后市場下行的速度比預期還快,而對比海螺水泥,西部水泥資本實力相對較弱,此前,其完成陜西和關中市場后,中國水泥產能擴張周期也基本進入尾聲,因此,其走出省外的策略也未能如期實現,只能局限在陜西省內。而與海螺水泥合作中,西部水泥并未出售全部股權,“在后期,還可以繼續獲得成長帶來的收益?!痹撊耸空f。
打價格差推首次整合
在當下的陜西水泥市場,海螺水泥是一個后來者。
2010年11月,海螺水泥在寶雞千陽建成其在陜西布局的第一條155萬噸產能生產線,次年,再度投產2條生產線,自此,海螺水泥拉開了沖擊陜西市場的序幕。
而此時,陜西水泥市場已進入高速擴張的“尾期”。在水泥地理的統計中,從2008年開始,陜西市場中,冀東水泥、西部水泥先后崛起,并快速釋放產能,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中等以上規模水泥企業,以“堯柏水泥”為品牌的西部水泥在陜西市場規模排名靠前,且在英國上市后轉戰港交所,成為當地水泥上市企業之一。
“2011年已是這些企業擴張的尾期?!鄙蚶寡?,海螺水泥進入陜西時,與其在華東占有先導優勢不同,此時,同行的產能擴張已很充分。
如何迅速拿下陜西市場?海螺水泥最大化利用自身的布局優勢和成本優勢。其在陜西的前期布局選擇寶雞千陽和咸陽禮泉,這可與陜西臨近的甘肅平涼、四川達州和廣元“呼應”,在三省之間形成一個“大三角”區域市場,形成對內圍合對外攔截的格局,能實現跨區域聯動。
此外,通過降價方式迅速奪取市場,水泥地理統計,海螺水泥投產數月后,當地水泥價格每噸下降100元左右,而具備成本優勢的海螺水泥則在競爭中通過規模優勢迅速“攻城略地”,反之,成本負擔較重的諸多陜西水泥企業被迫退出市場。
海螺水泥則趁機啟動收購。2011年8月,收購眾喜水泥旗下水泥資產100%股權,再度提升自身市占率。收購完成后,海螺水泥還關閉了眾喜水泥5條小生產線,并上馬1條日產5000噸生產線。自此,海螺水泥在關中和冀東水泥形成兩分天下的格局。這種集中度提升半年后,關中水泥價格強勢回調,市場恢復常態,海螺水泥市占率提升,再度受益。
當時的陜西省水泥市場也經過一輪整合。一位水泥行業人士介紹,當時的陜西市場形成了包括省內外10家左右主流水泥企業,市場集中度初步體現。到2012年,初步形成了包括冀東水泥、西部水泥、海螺水泥等在內三強格局,其中,海螺水泥的熟料產能達到775萬噸,在當時市場占比達到15.3%,而西部水泥排名更靠前,這一格局一直持續到2015年。
未來并購或將成主流模式
讓渡控股權或將成為下一步中國水泥產業去產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從中國水泥產業的歷史狀況來看,第一代老牌企業家已進入或接近退休年齡。”上述行業人士坦言,這部分企業會面臨管理層的更新換代,但當下的水泥產業并非新興產業,且其是一個很專業的行業,新一代繼任者并不一定樂意選擇在該行業從業,因此,除了上述行業和自然因素外,這一點也可能會刺激不少企業會出售。
但并購成本的消化方式及周期,則是考驗發起并購企業成功與否的又一關鍵環節。
在與西部水泥換股前,海螺水泥還曾先后收購湖南國產實業80%的股權和江西省圣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水泥相關資產。
“這些并購都發生在近兩年行業的下行周期。”上述行業人士則坦言,通過并購整合湖南和江西市場后,兩市場的旺季漲價幅度分別超過每噸60元和每噸40元,高于全國平均增幅,這種漲幅除常規市場因素外,另一重要原因則是整合帶來的集中度效應。
但這種集中度效應可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該人士坦言,市場去產能方式一般包括并購重組及市場正常淘汰,通過并購后,企業大都通過關閉淘汰部分產能,形成行業集中度后提價,以消化并購成本。但當前中國市場產能超過30億噸,未來產能去化量可能要到25億噸左右,在這種局面下,價格提高要達到一倍以上才可能消化并購成本,但這種去產能的過程中,提價本身難度不小。目前,海螺水泥的現金流和財務能力強大,但其收購的節奏也要有所把握。
此外,企業收購后的提價策略,除考慮當地市場的集中度外,還可能受周邊市場的影響,“也就是說,如果收購完成后,每噸水泥提價50元左右,可能市場不會有比較大的反應,但若是提價150元,周邊市場的產品則可能進入陜西,”侵占“市場,仍無法消化并購成本。”上述參與并購人士也指出,不過,一般企業并購后,會設定一個中心和周邊延伸市場相配合的策略,以對并購所在地的核心市場形成保護。此外,海螺水泥此前有過第一輪進入陜西市場的經驗,應已做好充分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