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七月的新疆,正是進入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7月6日,由中國水泥協會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材工業協會聯合舉辦的“全國水泥行業實現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現場交流大會”在烏魯木齊如期召開。會議以貫徹落實國辦34號文件精神,去產能補短板,推自理強自律為主題,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水泥去產能退出機制、全面推行錯峰生產以及大企業間產能互換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充分交流。會議旨在推進我國水泥行業的經濟效益回升。
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黨組副書記蘇國平,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宋志平,中國中材股份公司總裁彭建新,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陳國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材行管辦黨委書記呂志堅,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南方水泥總裁肖家祥,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亞泰集團副董事長徐德復,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王福江,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山水水泥總經理楊勇正等出席會議,《中國建材報》社總編輯孟憲江,中國建材雜志社副社長侯力學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孔祥忠主持。
出席會議的還有來自中國聯合水泥總裁孫建成、安徽海螺水泥股份公司總經理吳斌、山水水泥集團副董事長宓敬田、新疆天山水泥總裁趙新軍、中材水泥總經理滿高鵬、甘肅祁連山水泥總裁劉繼彬、華潤水泥高級副總裁張量、紅獅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徐劍冰、天瑞水泥黨委書記余彪、北京金隅水泥黨委書記范國良、亞洲水泥(中國)執行長吳中立、臺泥集團總經理姚成府、堯柏特種水泥集團總裁馬維平、葛洲壩水泥總經理黎明、新疆青松建化總裁楊萬川、蒙西集團總裁劉鵬飛、四川峨勝水泥集團董事長熊建華、廣東塔牌水泥總經理何坤皇、同力水泥副總經理楊旭、遼寧大鷹水泥董事長邊宏光、惠州光大水泥總經理陳燦輝、安陽湖波水泥總經理劉玉和、安徽珍珠水泥董事長高峰、河南孟電水泥總經理申中林、江蘇磊達公司黨委書記韓恒貴、福建龍鱗集團副總林潮、陜西聲威集團副總劉春杰、河北武安新峰水泥總經理田海林、四川星船城水泥董秘康德余等全國前50家大型水泥公司領導參會。列席會議的還有90家水泥企業領導和來自30個省市自治區水泥(建材)協會領導,會議還邀請了新疆、內蒙古、寧夏、吉林、青海、江蘇、湖南、浙江等省區經信委原材料處的領導。參加會議的代表達300多人。
蘇國平致歡迎辭時表示,當前是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時刻,中國水泥協會召開此次高規模、高水準的會議,充分體現了水泥行業對國辦34號文件的高度重視。一個行業能夠匯聚前50強企業開會是很少見的,足以說明中國水泥協會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同時也體現了企業家們對行業發展的高度關注。新疆在如何貫徹落實國辦34號文件中認識到,政府是關鍵、企業是主體,自治區所推出的一系列水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正使得水泥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和經營效益逐步改觀。此次大會在新疆召開,既是對新疆水泥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鞭策,也為行業學習和借鑒中國前50強水泥企業的先進經驗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喬龍德在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面對行業發展困局,最關鍵的是要統一認識。國辦34號文件的出臺,表明國家對建材工業發展的重視,為建材工業解決當前的矛盾和問題指明了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方向。但是,文件中馬上可以操作的內容并不多,需要建材行業做好政策解讀、落實和操作細則的建議。同時,水泥行業不能坐等國家政策,應該積極主動地開展行業自救,尤其遏制新增產能、制止惡性競爭無序跌價等行業或企業可以自律解決的問題,要用不等不靠的態度加快推進。新疆建材行辦和協會面對區域水泥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勇于擔當、實事求是、主動作為,在政府支持和大企業表率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和做法應該值得全國其他地區和協會借鑒和學習。喬龍德要求會后中國水泥協會和大企業一起,盡快研究逐條落實34號文件內容,形成行業政策建議,推動政府部門出臺實施細則,加快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同時中國水泥協會要與各地方水泥協會通力合作,面對嚴峻的行業挑戰,多管齊下、齊頭并進地化解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真正實現水泥行業的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
呂桂新發表講話時指出,2013年以來,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下,水泥需求增長不足,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出現,全行業生產、銷售、價格和效益全面下滑,企業經營困難。特別是2015年,全國水泥產量同比下降4.9%,30幾年來首次負增長,利潤總額330億元,同比下降58%,比上一年少賺400多億元,比行業最好年份的2011年少賺700多億元,東北、華北和西北水泥行業全面告急,虧損面達到35%。他對行業未來發展提三點建議:一是認清當前水泥行業形勢;二是認真學習和領會34號文件;三是真抓實干,務求實效。
宋志平和彭建新作為特邀嘉賓出席本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宋志平在講話時著重強調兩點:一是乘東風;二是抓落實。國辦34號文出臺,為行業發展提供方向性和原則性的指導,這是工信部、建材聯合會、水泥協會和大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水泥行業的一個東風,不能再失去這個機會。抓落實,短期是堅決執行錯峰生產并擴大范圍,取消32.5水泥品種和限制新建產能;中長期加強區域聯合重組,反對不正當競爭,以及爭取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水泥行業的支持政策。
彭建新在發言時講到,中材集團將結合自身特點及優勢,嚴格按照34號文件要求,以及產業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為抓手,與行業有關部門、協會及行業同仁一起全力打好此次水泥行業“去產能”的攻堅戰,將34號文中的各項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呂志堅做新疆水泥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經驗介紹。他提到,在國務院辦公廳34號文下發后,根據新疆水泥行業發展實際,從社會穩定大局出發,圍繞“去產能”和解困脫困兩項重點工作,通過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目前新疆水泥行業經營持續惡化的局面逐步得到遏制,他還進一步詳細介紹自治區水泥行業在進行脫困解困工作中的具體做法與參會代表進行分享。新疆建材行管辦副主任、新疆水泥協會會長孫存穩做《新疆水泥行業結構調整轉型資金籌措和使用辦法》情況介紹。
會上,李葉青、徐德復、宓敬田和肖家祥作為大型企業代表發言并做主題演講報告。他們一致認為,在國辦34號文件發布后,中國水泥協會及時組織召開此次會議十分重要。根據國辦34號文件制定行業去產能目標,建立產能退出機制以及全國范圍內推行錯峰生產,對于水泥行業而言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具有現實意義,為能夠順利推進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企業代表們強烈呼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與會企業家們一致認為,中國水泥協會此次會議非常務實,為貫徹落實國辦34號文件內容做了大量工作。
中國水泥協會政策研究室主任范永斌,中國水泥協會信息中心主任齊欣分別介紹中國水泥協會起草的《關于水泥行業去產能專項資金籌集和使用的有關辦法》、《關于全面推行錯峰生產的若干意見》和《大企業間產能互換的思路和建議》的政策建議討論稿,以供企業和各地方水泥協會進行研討和意見交流。
現場交流會議上,主辦方還組織進行了分區討論,按照東北內蒙大區、西北西南大區、長江流域大區、華北地區、新疆區的劃分,各大區負責人主持專題研討,著重研討了會議中心內容的落實和大區間的市場協調與行業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