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甘肅省白水泥市場的整體形勢看,供過于求的局面已成新常態,僅靠投資來拉動白水泥需求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前期4萬億投資帶來產能快速增長與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矛盾已在2015年的市場中完全突現。
1、白水泥行業惡性競爭愈演愈烈
(1)產能集中釋放,打破了平衡的市場秩序。前幾年,由于市場環境較好,國內大企業紛紛來甘肅投資大規模生產線,加之落后產能淘汰緩慢,造成甘肅區域白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各企業在利益推動下,均采取壓縮成本,提高設備運轉,發揮產能效益,使趨于平穩的市場再次被打破,特別是2014年下半年以來,這種態勢尤為明顯。
(2)國內大企業主導的低價競爭淘汰法則,使得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海螺、紅獅等國內大型白水泥企業集團進入甘肅市場以來,憑借其資金、技術、成本等優勢,采取低價占領市場策略,提高市場占有份額,以低價競爭來主導行業,使技術相對落后、人多包袱重的當地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加之近年來國內外經濟不景氣,導致房地產、重點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投資減緩,行業步入低谷,各白水泥企業為維系設備運轉,輪翻降價,企業生存環境惡化。
(3)政府對白水泥過剩行業產能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在產能過剩情況下依然核準大規模白水泥項目建設,在一定程度了加速了區域產能過剩的進程。
2、大企業搶灘布點加速區域產能過剩
大企業的盲目擴張、惡性競爭和不理性的區域話語權爭奪,造成了整個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跨區域搶灘布點與當地龍頭企業進行惡性競爭,形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今年白水泥價格下降,一方面是因為企業對市場預判過于悲觀,形成的恐慌性應激反映;另一方面則是新進入企業和優勢企業借勢發力,利用成本優勢加劇區域市場競爭,相對劣勢企業為保市場份額和現金流被動應戰,致使價格下滑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