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經過兩年的發展,其蘊含的意義及影響已經跳出東北地區。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推動下,這股新“峰”吹到了大江南北,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從新疆、東北等地區的試點研究,發展為其他地區的爭相效仿,“錯峰”逐漸為大家所接受,得以推而廣之。
錯峰生產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政府的正面引導、協會的主動協調、媒體的廣泛傳播、眾多企業的積極參與,尤其是各區域龍頭大企業的以身作則、積極引領和帶動,成為水泥錯峰生產順利開展并得以迅速推廣的關鍵。 在錯峰生產的落實層面,不管是在東北、新疆還是華北地區,不管是北方領軍企業如中國建材北方水泥、亞泰集團,還是新疆龍頭企業如天山水泥、青松建化,抑或山東大企業代表如中聯水泥、山水水泥等,沒有這些行業領頭羊沖鋒在前,身先士卒,“錯峰”定會步履維艱。
聯盟舉措扎實落地 夏季錯峰成效初顯 7月10日第一輪山東“夏季錯峰”基本結束,52家企業的74條線參與停窯,階段累計減產熟料540余萬噸,有效地緩解了整體及區域產能過剩的問題。 從此次錯峰來看,山東已經形成大企業牽頭,中小企業積極參與的局面。據了解,除山東外,目前關聯區域如河南、河北等地也在協同開展夏季錯峰,成果令人振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聯與山水兩家大企業占到了山東水泥產能的60%以上,此次山東夏季錯峰,在山東省水泥協會的組織下,兩家大企業牽頭,組織省內重點旋窯企業成立山東省水泥旋窯企業聯盟。聯盟選舉產生會長、秘書長和監督員以監督成員單位將錯峰生產落到實處。此外,為更好地執行經信委與環保廳關于夏季錯峰生產的有關政策,聯盟根據地域將山東劃分為6個區域性小組,每個小組選出相關負責人,化整為零,讓夏季錯峰踏踏實實地落地。在錯峰期間,中聯和山水兩家企業更是率先垂范,停窯檢修,組織員工培訓學習。
一副擔子兩頭挑 社會責任與行業使命并重 從冬季錯峰生產開始,就一直有企業擔心,錯峰之后市場供應不上怎么辦?外埠廠商沖擊本土市場又如何解決? 錯峰生產已在山東推行了兩個年頭,有了之前錯峰的經驗,此次錯峰在省水泥協會的協調指導下,很多水泥企業根據往年情況和當下的市場輿情,主動制定限產計劃。 從山東的產能情況來看,要達到市場供求平衡,全年需停產約130天,夏季原本計劃停產40天左右,正是因為聯盟考慮到庫存情況和市場需求,如果一次性停窯40天,有可能會造成市場斷貨,影響工程進度,所以從實際出發,參與停窯的水泥企業決定分兩次停窯,在不影響市場供應的情況下消化過剩庫存,穩定行業價格,避免行業內耗。
但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雖然聯盟內所有水泥企業均參與了錯峰生產,但省內還有部分企業沒有參與進來。雖然知道冬夏兩個特殊時期生產利薄,且生產成本高、對環境破壞大,仍開足馬力生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些企業由于不甘心被其他企業搶奪市場,因此“你干我也干”的惡性競爭自然就會形成。
“從短期來看,個別沒有參與停窯的企業得到了實惠,但是7月屬于水泥市場的淡季,市場需求量有限,大部分水泥企業的參與對于減少產量、穩定行業市場價格將起到重要作用,個別企業不能改變大的行業格局。從長遠來講,參與錯峰生產的企業雖然短期利益受制,但行業形勢穩中向好發展,大家才能都有飯吃,這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敝新撍嗷春_\營管理區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張海洋說。
就水泥企業而言,小企業由于生產線少,甚至只擁有一條日產2500噸或產能更低的生產線,產能小,消化庫存相對容易,所以20天的停窯仍然可能使其供應的市場出現斷貨。水泥市場化程度高,跨區域的水泥產品流通很順暢,停產的水泥企業很可能因為其他地區產品的介入而丟掉原有的市場份額。
“大企業不能讓產能小的企業來為這些損失買單,他們能夠為了行業利益參與錯峰已經做出了犧牲,我們不能讓再讓他們承擔更多風險。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采取的辦法是,根據相關成本價格為他們提供產品,以保證他們原有的市場份額,盡管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損失,但這是大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行業使命?!敝袊摵纤嗫偨浝碇怼⒒春_\營管理區總裁劉尊科說。
大企業應一馬當先 更需多方力量共進 2012 年我國水泥企業近4000家,是全球(除中國外)總計1300家的3倍有余。水泥企業數量眾多,市場秩序混亂,惡性競爭頻現。
2013年1月22日工信部聯合發改委、財政部等12個部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重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十二五”期間把前10 家水泥企業集團的集中度由2012年的25%提高到35%以上,形成3~4家熟料產能超過1億噸,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強的水泥企業集團,并組成礦山、骨料、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基材料制品等完整的產業鏈。建成國家級和區域性的水泥龍頭企業約100家。樹立水泥區域市場影響力和水泥價格話語權。掌握并規范市場秩序,徹底杜絕假冒偽劣水泥,加強區域企業協同合作,促進水泥價格合理回歸,實現消費與生產的互利共贏。
山東中聯與山水兩家水泥企業占山東省水泥產能的6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區域性大企業,兩家企業的積極參與是山東錯峰順利推行的重要原因,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水泥產業集中度仍有待提高,相比于拉法基、海德堡等國際性大水泥企業,中國的大水泥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依舊不足。歐美國家以區域為單位,區域內由1~2家水泥企業為主導,保證市場水泥供應的同時,調控市場競爭,維護行業利益,保證水泥價格穩定,這也是歐美很多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水泥價格相對平穩的原因。
經過“十二五”的一輪淘汰整合后,我國水泥行業產業集中度有所提升,大企業的影響力增強,但相對于中國龐大的水泥市場和數量眾多的水泥企業而言,還是有些捉禁見肘。所以僅僅依靠大企業的力量中國水泥行業在現階段的改革推進會稍顯乏力。發揮大企業對市場的影響力,形成政府引導,協會協調,大企業牽頭,其他企業參與的局面,才能更好的維護行業利益,促進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共同面對當前的行業困境,共度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