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水泥產量世界第一的行業龍頭,中國建材背后是上市以來一路兼并重組的逾300家水泥企業,其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而本就屬于高污染行業的水泥業,在粗放式兼并發展下,環境管理成為中國建材一直無法擺脫的問題,旗下公司多次因為污染物超標排放而屢上監管記錄。
102條排污超標記錄
近日,中國建材子公司因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被環保部列入2015年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典型違法案例。
文件顯示,中國建材旗下重慶市綦江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在其廢氣自動監控設施上私自加裝了過濾、吸收裝置,被當地環保部門處以5萬元罰款,實施人陳某被行政拘留5日。該企業稱,當日因排放污染物濃度較高,擔心數據超標受到行政處罰,對自動監控設施采樣管線進行了破壞,加裝了過濾、吸收裝置。
而通過查閱歷史信息發現,這并不是該企業首次對自動監測數據造假。去年11月,該企業曾因改變自動監控設施數據傳輸線路而被處以10萬元的罰款。
但這只是中國建材關聯公司環境問題的“冰山一角”。在北京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網站上市公司環境表現一欄,中國建材這家水泥行業龍頭央企,共有102條環境監管記錄。這使得中國建材在1154家被監測的上市公司中,長期占據著環境監管記錄數量前列位置。
IPE是一家在北京注冊的公益環境研究機構。上述環境監管數據,均來自環保部門搭建的重點污染源監測平臺。IPE則以污染源在線監測數據實時公開為基礎,以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匹配的分、子、控關聯公司為跟蹤標的,實時收集各省級環保部門官方網站對外公開的重點控制企業自行監測數據和達標情況。
記者查閱監管記錄對應的文件,中國建材或其關聯子公司,自納入監測以來,至少已經有上百次的污染物排放超標記錄。
極速擴張帶來環境管理困境
有關記者查看IPE收錄的中國建材相關環境監管記錄,自2010年以來,中國建材旗下有41家公司被監測到污染物排放超標,其中不少企業出現多次污染物排放超標情況。
以位于常州的江蘇溧陽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為例,其為中國建材旗下南方水泥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而在成立不久后,2010年溧陽南方水泥便因噪聲、粉塵污染問題被環保部門記錄在案。
此后溧陽南方水泥的環境問題并未因環保部門的監測而有所改善。至今6年內,除2013年沒有環境監管記錄外,溧陽南方水泥年年上榜。2015年,因污染物排放未達到總量控制要求,溧陽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被常州市列為環境行為等級黃色企業,僅次于最差的黑色等級。
2007年,在港上市一年后,借助資本市場力量,中國建材在華東六省一市開展區域性大規模聯合重組,成立南方水泥,民營等資本持股20%。南方水泥成立6年時間,聯合重組300多家企業,其中97.68%是民營企業。2009年中國建材又與民營企業遼源金剛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各持股45%,引入弘毅投資產業基金持股10%,共同成立北方水泥。
通過不斷的兼并重組各類中小型水泥企業,中國建材10年間成長為水泥產量世界第一。今年3月底,中國建材披露的2015年業績顯示,去年其營收達到1002.92億元,其中水泥業務收入618.42億元,占比過半。
但快速的兼并重組,管理成為擺在中國建材面前的難題。中國建材曾給IPE回復表示,水泥是集團最大的業務板塊,主要通過聯合重組國內的水泥產能構建了目前的四大核心企業(南方,北方,中聯和西南)。由于地域分布廣,兼并及整合過程等因素,給旗下好幾百家水泥企業的環境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