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又到了惱人的霧霾高發季。記者從濟南市政府獲悉,在濟南市第一期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濟南又推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二期),將治理大氣污染的任務具體到各個部門,為濟南爭回藍天。與此同時,濟南發出通知稱,根據《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環大氣〔2016〕80號)以及省有關要求,將對濟南的鋼鐵、水泥、鑄造等部分行業工業企業實施季節性生產調控措施。
劃定三類區域 核心區禁建污染項目
治霾需要找病根,濟南的病根之一就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為此,濟南將加快劃定核心控制區、重點控制區、一般控制區這三類區域。在核心控制區內禁止新建污染大氣環境的生產項目,已建項目逐步搬遷,其他設施污染物排放應滿足核心控制區排放限值要求;重點控制區新建大氣污染物排放項目必須滿足重點控制區排放限值要求。此外,還需要給污染物留出擴散的通道。因此,二期行動計劃也提出,要開展城市風道研究,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合理預留“清風廊道”。
在供熱方面,濟南則提出制定供熱計量推進方案,加強新建建筑供熱計量工程監管,加快推進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對所有實行集中供熱的新建建筑和已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
今后,機動車的尾氣檢測也不僅僅只在審車的時候進行,濟南還將開展機動車停放地、維修地抽檢和聯合路檢工作,抽檢重點為從事道路營運或公益運輸的各類機動車和其他大、重型柴油車等。還會完善機動車遙感檢測技術手段,通過遙感監測對上路行駛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監管。
要想讓市民少開車,還需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但是濟南目前的公交分擔率僅為25%,較2011年下降了4 . 69%,而且仍在呈下降趨勢。根據此前規劃,濟南2017年公交分擔率計劃提高至45%,此次的二期行動計劃將標準再一次提高,明確到2017年,濟南的公交分擔率要達到60%以上。此外,還要建設城市建成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和城市綠道系統。
企業環境違法 貸款也會受限
眾多的行動計劃最終如何落實?這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辦法。濟南每季度都將調度行動計劃進展和完成情況,每半年實施情況通報,年終評估考核。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作為大氣污染防治相關資金分配的參考依據。
此外,市級及以上環保處罰情況還將納入對各縣(市)區政府的年度考核。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市屬國有企業,按規定對其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進行誡勉談話,對因工作不力、行政效率低下、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以及干預、偽造數據的,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對空氣質量較差且同比明顯惡化的,按規定約談各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
對于企業而言,環境違法的代價將會更大。濟南會將企業環境保護違法信息納入省金融業統一征信服務平臺,環保、銀行、證券、保險等方面加強協作聯動,實現信息共享。并完善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機制,于2017年底前分級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環境信息作為銀行授信和上市融資的重要依據。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引導金融機構實施更為嚴格的貸款發放標準,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和環保要求的企業和項目,不得給予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10月27日,濟南熱電有限公司南郊廠,濟南市最大的兩臺50t/h燃氣蒸汽供熱鍋爐開始點火試運。這兩臺鍋爐投運后,可年節煤3萬多噸。齊魯晚報記者周青先攝
部分工業企業將季節性生產調控
此外,繼10月31日公布新版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后,濟南再次發出通知,根據《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2016-2017年)》(環大氣〔2016〕80號)以及省有關要求,對濟南的部分行業工業企業實施季節性生產調控措施。具體實施對象為全市火電、鋼鐵、水泥、鑄造、磚瓦窯和玻璃行業。實施時間是自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
在這段時間之內,水泥、鑄造、磚瓦窯行業除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垃圾和危險廢物等保民生任務的生產線外,全部停產;燃煤發電機組(含自備電廠)除承擔居民供暖任務的機組外,未達到超低排放的全部停產。鋼鐵行業則將根據污染排放績效水平進行排序,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實施停產。玻璃行業生產燃料則需要全部更換為天然氣、集中供應的煤制天然氣或電等清潔能源。
在這期間,濟南市的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調控期間的環境監管工作,及時清理整頓環保違規建設項目,強化“三同時”驗收,杜絕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違法行為。要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現場檢查監測,全市“高架源”企業需全部安裝在線監測并實現四級聯網,確保在線監測設備正常運行。
2016年底前,全市火電、鋼鐵、水泥行業要實行排污許可證管理,排污許可證要載明各排污口應執行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許可證排放總量、主要生產設備及配套污染防治設施,對無證排污或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污的企業一律實施停產整治。
季節性生產調控期間,各縣(市)區政府要逐家明確生產調控企業具體責任人,建立日常檢查清單,強化督導考核,確保各項調控措施落實到位;同時,暢通舉報渠道,鼓勵群眾和媒體參與,對發現不按要求落實調控措施的,將在全市范圍內予以通報。
一期計劃交出答卷 細顆粒物改善沒及格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期推出的2013年,可以說是濟南霧霾最嚴重的幾年之一。近幾年,濟南的空氣質量有所改善,數據上也能體現出來。2015年,濟南市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0.157毫克/立方米、0 . 087毫克/立方米、0 . 050毫克/立方米、0 . 048毫克/立方米,比2 0 1 3 年分別下降17 . 8%、19 . 4%、46 . 2%、18 . 6%;藍天白云天數達到144天,比2013年增加7天。
但這個成績,距離《一期行動計劃》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對照《一期行動計劃》2015年改善目標值,二氧化硫完成改善目標;二氧化氮基本完成改善目標,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距改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二期行動計劃面臨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也是不容樂觀。濟南的能源結構仍以煤炭為主,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清潔能源供應相對不足。2015年濟南繞城高速公路以內供熱普及率為72 . 9%,仍有3800萬平方米未實現集中供熱,其中約2600萬平方米使用散煤取暖,尤其是城鄉接合部、城中村等地區散煤用量大、煤質差,污染物直接進入空氣。此外,到2015年底我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67.5萬輛,比2010年增加37%,且道路擁堵程度居全國前列,這又進一步加劇了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