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霧霾只是偶然現象,而今它成為北方冬季的“常客”,受制于霧霾之下的水泥行業被迫停產。與水泥行業相關的運輸業也停滯不前。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期貨市場的“經濟冷”,市場人士表示,春節前金融期貨也難有亮眼表現。
近段時間,我國北方地區持續的霧霾天氣引發社會熱議,不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影響到了北方地區的經濟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期以黑色系為代表的工業品期貨整體表現疲弱,而受制于霧霾之下“經濟冷”以及資金面偏緊預期,有市場人士表示,春節前金融期貨也難有亮眼表現。
昨日是新年后的第二個交易日,截至收盤,鐵礦石期貨主力1705合約下跌1.54%,收于542元/噸;焦煤期貨主力1705合約跌1.77%,收于1138.5元/噸;PTA期貨主力1705合約跌1.75%,收于5386元/噸;滬深300指數期貨主力1701合約漲0.94%,收于3358.4點;十年期國債期貨主力1703合約跌0.14%,收于97.23元。
在浙商期貨副總經理魏丁看來,過去霧霾只是突發性事件,如今已逐漸惡化成為常態,現在北方玻璃、水泥等行業停產停工,各種運輸也被迫停止,整個經濟活動運行受阻,對經濟形成了一定沖擊。
“環境的惡化使得部分經濟活動停滯,這應引起重視。”魏丁對期貨日報記者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黑色系等工業品價格將會受到影響,“從歷史規律看,每年一季度經濟都會有偏暖表現,但今年一季度經濟表現可能會弱于去年同期,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個資本市場”。
他還認為,受全球原油凍產的影響,未來化工品種價格可能會偏樂觀一些,焦炭品種也可能是個例外,“因為南方地區不產焦炭,反而因為停產,焦炭可能會因稀有而變得相對嬌貴”。
雖然去年12月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繼續處于擴張區間,但相對于訂單需求的增長,生產的擴張明顯放緩。
“由于基建、房地產需求的持續性預期不強,國內經濟在承受供給端收縮壓力的同時,仍將面臨需求疲軟的沖擊,短期內對大宗商品價格構成下行風險。”一德期貨宏觀分析師寇寧說。
寇寧認為,債市短期受經濟穩定及春節前資金面偏緊的影響,維持振蕩的概率較大。
在專注于商品期貨交易的蔣毅(化名)看來,嚴重的霧霾天氣已經持續一段時間,這次對市場情緒的沖擊要超越以前,后期還可能會持續影響市場。
“等到2月中下旬行情可能會逐漸轉好。”蔣毅認為,春節過后天氣會逐漸好轉,商品市場可能會有所轉暖,“我不在偏弱的振蕩中進場,因此春節前選擇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