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 將綠色發展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來,全市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的情況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部分指標明顯改善。但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結構性、區域性環境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生態環境質量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因此,此次專項行動要求各地、各部門要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真正從思想深處警醒起來,將綠色發展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思想認識上抓落實,實現“三個轉變”。
據了解,“三個轉變”具體為:從單純地注重GDP增長向統籌推進五大發展理念轉變,把綠色發展真正貫徹到黨委、政府工作的全過程,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從被動地忙于末端環境污染治理向主動地推進地區產業轉型升級轉變,對不符合條件、污染嚴重的小化工、小鋼鐵等落后產能,要毫不猶豫、斬釘截鐵地主動關停;從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治理污染和保護生態向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系統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秩序轉變,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
【保障】
成立263專項行動小組 多部門協同發力
為了確保執行到位,參照省里的做法,徐州市這次成立了“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周鐵根市長擔任市“263”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長,相關市領導擔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實體運行的辦公室,分管市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市政府分管秘書長、市環保局局長兼任辦公室副主任,并明確市環保局兩位分管負責同志任專職副主任。
據了解,辦公室下設綜合組、工作一組、工作二組、工作三組共四個組。綜合組負責綜合協調、宣傳發動等工作;工作一組負責“減煤”“減化”的督查推進工作;工作二組負責“治燃煤”“治垃圾”“治黑臭”“治畜禽”“治VOCs”“治隱患”的督查推進工作;工作三組負責“提升生態保護水平”“提升環境經濟政策調控水平”“提升環境執法監管水平”的督查推進。工作組人員從市環保局、發改委、經信委、公安局、財政局、建設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利局、農委、安監局等部門抽調,集中辦公,具體負責全市“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的組織協調推進工作。
同時,我市還將全面落實包掛責任,市委常委及副市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分成11個小組,對包掛地區深入開展“263”專項行動包掛工作,確保包掛地區專項行動有力有序實施。
【方案】
制訂“行動方案” 共計11個方面的舉措
按照省委省政府“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要求,我市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訂了《徐州市“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初稿),目前,方案已完成意見征求工作,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后下發。
方案以“更大力度地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的新徐州打下堅實基礎”為指導思想,確立了“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2%,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0.2%以上,國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到66.7%,地表水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基本消除”的整體目標,重點推進減煤、減化;治燃煤、治垃圾、治黑臭、治畜禽、治VOCs、治隱患;提升生態保護水平、提升環境經濟政策調控水平、提升環境執法監管水平等,共計11個方面的舉措。
“因省263專項行動方案中治理太湖一項不涉及徐州市,我市結合實際增加了治理燃煤污染內容。”市環保局副局長王斌介紹說,我市將加強對電力、鋼鐵、焦化、水泥等重點大氣污染行業實施治理提高工程,嚴格環境監管,到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22%以上。
動真格、硬碰硬有這些舉措
A 嚴格控制工業污染
舉措:所有焦化企業完成煙氣脫硫脫硝治理改造工程和熄焦廢水治理工程,2017年5月底前完成封閉式物料大棚和密閉輸送廊道建設。全面拆除鋼鐵企業燒結機旁路。玻璃、磚瓦生產企業完成治理改造,治理期間,采取限產措施,確保達標排放,逾期不完成治理任務,堅決予以停產整治。
B 加大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力度
舉措:2017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30千萬以上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
C 淘汰燃煤鍋爐
舉措:2017年10月前全面完成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取締或改燃清潔能源。2019年底前,35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65蒸噸/小時及以上的燃煤鍋爐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D 加快城區熱電整合進度
舉措:南區熱電、新匯熱電實施替代或改燃。
E 實施城區散煤控制
舉措:集中開展燃煤單位清理整治行動,重點排查餐飲、浴室等燃煤單位,對違規用煤單位實施限期整改、拆除。
F 嚴格大氣環境執法監管
舉措:加大對全市重點大氣污染企業執法監管力度,加大監察監測頻次,對發現的環境違法行為從快從嚴從重處罰。對全市范圍內環保“三同時”不落實、污染防治設施運行不正常、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鋼鐵、焦化、水泥(含粉磨站)等大氣重污染企業,一律實施限產、停產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