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重點污染源打治污“組合拳”,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
冬季,重污染天氣不時來襲。驅除霧霾、讓藍天常在,是群眾期盼,也事關安徽崛起大業。治霾,如何清潔利用煤炭是一個關鍵問題。在皖能合肥發電有限公司,機組持續高效運轉,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與過去不同的是,該廠2016年對所有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實現燒煤像燒天然氣一樣清潔。監測報告顯示,實際脫硫效率為99.47%、脫硝效率為96.8%、除塵效率為99.97%。
大氣污染非一日形成,改善質量是一場持久戰。2016年,我省持續開展治氣攻堅戰,對電力、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實施煙氣排放提標改造,對機動車、燃煤鍋爐、建筑揚塵、餐飲油煙、秸稈焚燒等重點污染源強化治理。
一組數據反映出治理力度。全省有15臺燃煤發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用火電機組及鋼鐵燒結機、球團脫硫設施安裝比例達100%,火電機組和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脫硝設施安裝比例達100%。全省完成礦山、碼頭、混凝土攪拌站、物料堆場揚塵整治項目683個,建筑揚塵整治項目1525個。全省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6萬輛。夏收期間,全省秸稈火點數9個,同比降7成;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2.1%,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局面徹底扭轉。
“全省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 ”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全省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76.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3.9%。我省將推進“藍天行動”工程,力求使大氣質量有明顯好轉。
推行“河長制”,護“好水”治“差水”,優化水生態環境
歙縣金川鄉長源村山郭自然村地處皖浙交界,新安江從村旁潺潺而過。在“河長制”推動下,為了治污,村里去年實施新安江生態補償試點項目,一方面開展水口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清理水溝淤泥,鋪設污水管道;另一方面建設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實施生態護岸建設、開展美麗鄉村環境整治等,水環境煥然一新。
去年年初,《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臺實施,集中治水攻堅戰打響。省政府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地建立市、縣、鄉鎮三級“河長制”,大江大河治理上,重點抓“好水”保護、“差水”治理,帶動總體水質改善;著眼“水缸子”“河汊子”,保障飲水安全,整治黑臭水體。
去年,全省完成污水配套管網建設1404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3.9萬噸/日。全省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2307個,關閉或搬遷養殖場953家。在黑臭水體治理上,全省已列出225條城市黑臭水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消除。目前已有72條開工治理,占比32%。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淮河干流、長江干流、新安江和主要水庫水質均保持優;巢湖西半湖由中度富營養轉為輕度富營養。我省治水目標是,到2020年,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水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
環境執法頻使按日計罰等“撒手锏”,推動形成環保守法常態
每天罰款6萬元,連罰9天。去年6月,鳳陽縣環保局檢查發現,張某某水洗砂生產線未建設任何污染防治設施,未經處理的污水通過地下管道直接排出。 6月24日,鳳陽縣環保局作出處罰決定,責令水洗砂生產線立即停止生產,罰款6萬元。后經檢查,該生產線對處罰決定未執行到位,鳳陽縣環保局決定實施按日連續處罰。
新環保法實施前,“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長期困擾環境執法。去年,新法實施的第二個年頭,環保等部門運用查封扣押、按日計罰、限產停產等“撒手锏”,查辦一批案件。省環保廳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省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14件、查封扣押案件589件、停產限產案件755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12件、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8件。各級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2071份,罰款1.1383億元。 “深入實施新環保法及相關配套辦法,對環境違法企業形成了有力震懾。 ”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去年,全省還排查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建設項目4922個,目前已有4884個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99.2%。違法必查、問責到位,環境保護通過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推動形成環保守法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