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年到2014年間,中國水泥產量從12.4億噸增長至24.9億噸,增加了12.5億噸。全行業陷入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2012年至2016年,拉法基嘗試過多種努力,不僅對華水泥業務削減成本提振盈利,削減其債務,重新獲得投資級別的信用評級,還宣布對上市公司進行盈利補償。但種種努力的結果是拉法基終沒有逃脫虧損怪圈。
10年后,水泥行業再度迎來關鍵一年。
2015年,拉法基中國凈利潤為-3.3億元。旗下云、貴、渝主要水泥和混凝土企業合計凈利潤為-10億元。四川雙馬首次出現虧損,為-1.1億元。拉法基與豪瑞公司合并首次將位于云南的15家公司(11家子公司和4家孫公司)交由關聯企業華新水泥托管。
四川雙馬表示,2015年,公司所屬區域水泥需求低迷且同比下降,加之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加劇致使公司主要產品水泥的價格下降,是造成公司本報告期盈利狀況下降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
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認為,2015年可能是內地水泥市場10年來成長趨勢的“拐點”,未來的兩三年,水泥市場衰退的幾率將大增。
2016年,國內水泥產量23.6億噸,同比下降5.3%,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從這一年開始,拉法基在華業績進一步惡化。在中小股東關于解決同業競爭的呼聲越發高漲時,拉法基做出了兩大舉動: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打包出售給華新水泥、轉讓四川雙馬控股權。
僅去年上半年,拉法基旗下重慶地維、重慶特水、重慶混凝土、重慶鳳凰湖、云南投資和擁有貴州水泥資產的Sommerset共計虧損22億元,其中不少重慶水泥企業出現了資不抵債。去年10月21日,在對不少公司股權成交價低于評估值的情況下,華新水泥以13.75億元拿下了拉法基位于西南6家非上市公司的股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