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水河(楊市鎮段)生態廊道及退耕還濕示范項目位于漣源市楊市鎮,沿孫水河兩岸布置,西至楊市新建攔河壩,東至康福堂孫水河橋下游300米,河道全長5500米,土地流轉面積1700畝。項目方案設計縱向以“水連通、綠連通、路連通”為主要規劃建設內容,橫向以水域岸線控制區、速生“捕碳”草種植區、綠地為主要規劃內容。速生“捕碳”草種植區域,主要位于太和橋以下4公里河道兩岸,留出水域岸線范圍,種植面積約650畝。
速生“捕碳”草種植得到了世界零碳之父、中國環保先鋒雷學軍教授的大力支持,他將向我市免費提供項目所需的速生“捕碳”草種子和技術指導。會上,雷學軍教授向大家介紹了他的科研成果———速生碳匯草捕碳固碳技術、“捕碳”原理、“捕碳”草種植的重要意義。婁底、漣源市兩級相關部門就項目進展情況進行了匯報。
楊懿文指出,婁底因工業而生,因工業而興。婁底是有色金屬之鄉,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年產千萬噸鋼和千萬噸水泥,每年都要向外排放大量的空氣污染物。婁底在創建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示范市中,一是要打造新型鋼鐵強市,朝節能減排方向上努力,提高鋼鐵材料利用率,在鋼鐵深加工上做文章。二是勇闖新路,大力發展“零碳”經濟,還環保“欠賬”,積極探索捕碳固碳技術,將排放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捕捉回來,實現零碳排放。要建立良好的市場推動機制,使“捕碳”草種植社會化,讓它在婁底生根、發芽、發展。職能部門要加強與雙峰凱迪生物質電廠、天華牧業聯系,利用“捕碳”草發電、養殖等,形成產業鏈,造福于民。
楊懿文強調,孫水河(楊市鎮段)生態廊道及退耕還濕示范項目,要與高速公路特色小鎮建設結合起來,與發展全域旅游結合起來,形成集聚效應。要堅持原生態建設,有機融合楊市鎮的人文景觀、歷史遺存、自然風光,高標準建設好湘軍博物館、零碳體驗館、孫水河生態廊道,打造出高端生態休閑旅游體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