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棲霞山附近的江南水泥廠是一座建于1935年的老廠,內有許多民國建筑。







在這里,遇到一位87歲高齡的劉承根老人。閑聊中,得知老人1951年進廠,做過保衛、法律顧問等,1991年退休后返聘又繼續干了幾年才歇下來,一直住在廠子里。
劉承根捧著廠志說:“1935年,在這里創建了當時是國內規模最大,設備和工藝最先進的江南水泥廠。其設備是1927年,從丹麥、德國引進的2條水泥生產線,為我國早期的著名水泥生產線。”
劉承根回憶道:后來日本人把兩臺大窯(水泥窯)設備拆到山東,廠子就停產了,當時受聘于江南水泥廠的德國人、丹麥人為職工“護廠隊”,救助了成千上萬難民免遭日寇屠殺暴行。
可以看到,一處“難民醫院”外墻搭起了腳手架,像是要進行修繕,外墻上標著“江南水泥廠民國時期建筑風貌區”的牌子。
劉老述說著廠史,還介紹了一些民國建筑的身世。劉老說,“廠區共有包括‘錐頂小黃樓’、‘甲、乙、丙宿舍’ 在內的十幾棟民國建筑。其中,‘小黃樓’ 是建廠初期辦公及外籍人員娛樂場所。”
如今從這些建筑的身影中,仍能尋找到昔日這里的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