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的絲路基金于2014年底正式啟動運作。兩年多來,絲路基金堅持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運作原則,撬動各類資金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開展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近日,絲路基金監事會主席楊澤軍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踐行倡議精神,撬動各類資金參與
記者:“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什么能得到國際上的廣泛響應?作為我國為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而出資設立的投資平臺,絲路基金成立后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做了哪些工作?
楊澤軍:“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拓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更是順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和全球化大趨勢,體現了國際社會的共同意愿,為世界各國開展互利合作,實現更加開放、更可持續的發展催生了新動力。
首先,“一帶一路”致力于通過擴大需求、提供有效供給來給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球經濟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經濟結構改革不只是中國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的戰略選擇,也是很多經濟體挖掘新增長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途徑。通過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與互聯互通,創造新的產業發展,使供需更匹配。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通過戰略對接實現互利共贏。“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優勢互補,由各方共同尋找發展戰略的契合點,將各國發展思路和發展需求對接起來,有助于各方平等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注重解決發展中的公平公正問題,引領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發展。同時,“一帶一路”倡議強調以合作促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倡導“五通”,推動沿線各國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
設立絲路基金是利用中國自身資金實力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舉措,也是金融創新的重大舉措。絲路基金自成立以來的兩年多實踐中,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這條主線,大力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精神,堅持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運作原則,主動拓展與境內外投資者的多元合作,積極創新投融資方式,發揮以中長期股權投資為主的特點,撬動各類資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企業“走出去”,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截至目前,絲路基金已簽約15個項目,承諾投資金額累計達60億美元,并單獨出資20億美元設立中哈產能合作基金,投資覆蓋俄蒙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及歐洲等地區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金融合作等領域,以實際行動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尋求互利共贏,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記者:您可否介紹一下絲路基金在投資方面取得的主要進展和成效?
楊澤軍:絲路基金已投資了一批重大項目,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支持,發揮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一是形成對接思維,尋求互利共贏。互利共贏意味著投融資活動既要支持沿線國家經濟發展,也要結合中國自身的發展戰略。比如,我們在迪拜投資的哈翔燃煤電站是迪拜第一個清潔煤電站,是迪拜能源供應多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也是其第一個PPP項目;項目本身符合歐盟最嚴格的工業碳排放標準,具有節能減排和綠色環保的優點,同時協助中國企業哈電集團成功進入國際電力行業高端市場,積累了在海外建設符合國際技術和環境標準的燃煤電站的資質與經驗。
二是對融資起到催化作用,撬動更多資本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強調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絲路基金希望充分發揮資金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幫助項目對接中國較充裕的資本。從項目投資目的國來說,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等項目,通常對一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很高的正外部性,但投資規模較大、投資和回報期限較長,對私營資本吸引力不夠。絲路基金有中長期的資金來源,有能力投資此類項目,絲路基金的參與也有增信和杠桿的作用。對中國來說,一些“走出去”企業受債務杠桿的約束,難以滿足海外項目融資需求,絲路基金的股權投資能撬動更多貸款進入,絲路基金在國際上的良好聲譽也有利于合作伙伴獲得國際銀團和招標方的認可。
三是通過多元開放的合作模式,發揮各方優勢。絲路基金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和企業、多邊開發機構、有關政府部門建立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加強信息交流和經驗分享,發揮比較優勢,共同促進了項目落實。此外,絲路基金參與了與國際金融公司(IFC)的基金合作,推動新興經濟體產業投資。為滿足投融資幣種的多樣化需求、便利雙邊貿易與投資,絲路基金正在研究使用本幣進行投資的機會。
四是踐行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明確提出“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要求,絲路基金充分考慮各國人民對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提高生活水平的期待,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的合作模式。同時,在投后管理中,我們也愿與合作伙伴一道,遵守最佳國際準則和實踐,創造和維護投資國家的良好環境。
重視風險防范,開拓更多投資機會
記者:絲路基金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投融資作用。但投資就可能會有風險,絲路基金是如何做好風險防范的?
楊澤軍:風險與投資行為相伴相生,是任何一個投資機構都需要面對的課題。絲路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的外匯儲備,對防控風險高度重視。在項目選擇、投資決策過程中,我們會進行充分考察,包括國別風險、行業風險、社會風險,以及宏觀經濟風險、匯率匯兌風險等。
在項目投資決策并出資后,絲路基金項目團隊將嚴格按照投資合同和管理規劃落實對項目的管理,確保各階段投資收益的實現,以及對項目運營風險的及時識別和有效控制。絲路基金還通過參與項目公司董事會,參加項目的后期運營,敦促投資主體和運營方履行投資合約,遵守國際規則和投資所在國社會文化和法律法規,與投資主體共同履行在環境保護、勞工權益、就業政策、產業保護等各方面的義務,降低政策風險,避免不當行為造成的損失。
我們會從相對較長的投資期限出發,對項目保持長期和及時的風險觀察視角,在投資合作過程中遵循市場化原則,希望與投資伙伴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記者:絲路基金對于進一步發揮作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有何規劃?
楊澤軍:從地域上看,絲路基金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投資重點,關注俄蒙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區域。但絲路基金的投資并不局限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只要有利于互聯互通、符合市場化原則的項目都可以選擇,并沒有嚴格的地域限制。
從行業上看,絲路基金在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領域都有涉獵。未來除了國際上比較關注的基礎設施、能源資源開發以及鋼鐵、水泥等傳統產能的合作,絲路基金還將著力開拓高新科技、節能環保、新型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的投資機會,支持“一帶一路”建設不斷釋放產業合作潛力。
此外,由于“一帶一路”建設所需投融資規模巨大,需要投資者多方聯手共同參與,絲路基金已經開展了與IFC等金融機構的合作,今后還將繼續推進其他各類多邊機構的合作;深化與中外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伙伴關系,在開展項目篩選和投融資、信息交流和經驗分享、共同設立基金等方面開展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