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村民反映,自2003年贛州海螺水泥(原江西圣塔水泥)、江西萬基水泥兩個水泥廠投產以來,當地的生態環境就遭到破壞,居民生活也受到嚴重影響,幾戶村民甚至患上肺病。為此,村民們多次舉報投訴,尋求有關部門幫助,但當地政府以各種理由為托詞遲遲未受理。
眾所周知,水泥廠是重污染企業,必定會對環境及周邊居民造成影響。因此這類重污染企業應做好相關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并獲得有關部門批準驗收方可投產。可是,為什么這里的村民卻一直飽受水泥廠的污染迫害呢?
原來,村民反映的水泥廠臨近居民房屋,僅一墻之界,衛生防護距離內村民仍未開展搬遷工作,企業環評驗收報告涉嫌弄虛造假。
據鄒先生向環保志愿者反映,因圣塔水泥廠建廠占道,縣國土部門、工業園管委會又征用他們部分土地用于新修一條水泥便道,把原有的一整塊土地劃分成了兩塊。現在房屋處在兩水泥廠中間,他們成為最大的受害者。為此,鄒先生多次向當地縣委、縣政府、縣環保局反映此事,但都未得到有效處理。
今年3月份,鄒先生再次向縣環保局投訴反映兩家水泥企業對自己及周邊村民的嚴重污染迫害,為了核實水泥廠是否屬于正常生產,他還請求縣環保局給予出示海螺水泥、萬基水泥的環評報告和相關環評數據,但是縣環保局以各種理由拒絕查看。
4月份,正值信豐縣迎賓大道北段綜合改造工程,為了配合縣里的工作,鄒先生還特意寫了申請書給拆遷指揮部請求拆遷。時至5月4日縣環保局也下文認定了鄒先生家的房屋處在企業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應予以拆遷。
5月8日信豐縣黃惠縣長在(2017)1497號收文上也作出了同意拆遷的批示,在獲悉此文件后鄒先生也多次向迎賓大道北段綜合改造指揮部了解動態,后了解該工作被指派給西牛鎮政府負責。
7月26日,到了拆遷工程評估階段,工作人員也進行了現場評估。可時隔1個多月后,當鄒先生再次過問此事的時候,西牛鎮政府卻聲稱鄒先生的房屋不在企業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工作不再進行。縣環保局和當地縣長批示的文件成為一紙戲言。
為了環境得到改善,鄒先生及其他村民先后在市環保局、省環保廳通過合法途徑了解調查該企業的環評情況,經了解發現存在如下若干問題(均有相關文件及資料的復印件佐證):
一、信豐縣人民政府未按承諾兌現房屋搬遷事宜
未按2007年3月14日發文的承諾書要求兌現海螺水泥(原圣塔水泥)一期環評驗收專家組要求的600米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的房屋搬遷工作,又未按2010年9月25日信府文【2010】114號承諾書復函上的承諾2011年底完成全部搬遷工作,在未按要求兌現之前承諾的前提下又違規默許海螺水泥新建二期生產線。時至今日,海螺水泥二期工程掛著試生產的名義大規模生產幾年了,可一、二期的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居民搬遷工作一直未落實;




二、海螺水泥(原圣塔水泥)一期環評報告弄虛作假
公參人員不真實,當地許多村民未接到任何電話核實和調查表。比如鄒先生的小兒子鄒建平,當時他并未在信豐工作,也并未收到任何電話或書面的調查與意見詢問,可在企業的環評報告書中的公參人員意見表中卻赫然寫著鄒建平的名字;


三、當地縣環保局存在監督不力之嫌
在海螺水泥未依法取得環評驗收前,默許其違規生產達2年之久(贛州市環保局2015年7月22日發的試運行函:試生產期自2015年7月22日至2015年10月21日,試生產期不能超過三個月),縱容企業”久試未驗”的事實。麻痹對待對信訪群眾,相關資料不依法公示(村民依法寫了申請公示不給查看)、投訴信訪回復的數據和文字漏洞百出;

四、海螺水泥二期環評報告涉嫌弄虛造假
衛生防護距離包絡圖未按國家標準的以污染源為中心點,以防護距離為半徑作圓形輻射包絡。而是畫成了矩形圖案,”巧妙”的規避了本應在防護距離范圍內的一些敏感點民宅。環評報告書中的公眾參與人數前后不一致:2013年4月江西省圣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x4500t/d熟料生產線暨純低溫余熱發電(異地技改)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中的”15.3公眾參與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一文的第(2)條寫出發放調查問卷211份,收回問卷211份,回收率100%”。可是在接下來的16.7公眾支持率高里卻出現了”被調查的211人當中有198人贊成擬建項目建設,9人表示無所謂,無人反對該項目建設”,可是198+9=207人,剩下4人不見其蹤;


五、水泥廠無視環境保護法,踐踏法律尊嚴
2017年8月份省環保廳曾組織前往海螺水泥進行二期工程環評驗收,但驗收組一行到現場后發現該企業不但二期工程未能達到驗收標準,連一期工程衛生防護距離范圍內本該落實的搬遷工作至今仍未完成,環保廳拒絕驗收,海螺水泥廠環評驗收依然不合格,但水泥廠依舊在生產,無視法律。

今年6月,家住水泥廠附近的居民鄒美龍老婆郭文英女士在醫院CT查出肺氣腫,同年9月份其父親鄒征瑞也因阻塞性肺病在縣人民醫院住院,他說:”再這樣長久下去,我們恐怕都要得肺癌”。

“環評涉嫌造假”、”環保廳拒絕驗收”,這些敏感詞匯與”企業正常生產”“有關部門不作為”似乎存在某種不為人知的聯系,可不論是什么原因,也改變不了當地的”村民深受迫害”這一事實。在當地村民眼里看來,這兩家水泥廠已儼然成為政府部門經營的企業,老百姓的權益只有暫時先”放一放”,國家的環境保護法也可以”松一松”。然而,這一切真的豈能當兒戲看待?
“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不是遙遠的夢想、更不是口號,而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迎接的現實,是需要全民共同完成的一樁事關千年大計的中國夢,環境治理需要政府做主導、企業為主體、全民共同參與。
希望江西信豐縣有關部門能給污染受害者一個合理的答復,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創造一個人人可參與、監督、治理的的良好生態。
(來源:環保志愿者 贛小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