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工信委副主任彭義到會致辭,他首先對與會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并向與會代表介紹到,近年來,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水泥需求日益萎縮,造成了水泥產能相對過剩的問題日益顯現,行業盈利能力偏低;雖然采取了錯峰生產,淘汰落后,行業自律,聯合重組等措施辦法壓縮了產能的發揮,但產能過剩的矛盾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今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文件,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備案。鼓勵水泥行業向新材料、高端制品和環保等領域轉型發展,從根本上實現水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國家工信部呂桂新在講話中表示,前三季度,水泥行業經濟效益很好,但矛盾依然突出;運行態勢穩中向好,但是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好中有變。他肯定了水泥行業在化解產能過剩、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行業效益穩增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他認為,當前水泥行業突出矛盾和問題是: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企業和地方新上項目欲望還非常強烈;地區差異非常大,尤其東北地區水泥行業形勢非常嚴峻;水泥進口出現異常。他指出,推動水泥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應重點抓好六方面的工作:1、堅定不移的去產能,保持戰略定位不動搖;2、抓好淘汰落后產能工作;3、拓展產業功能,增加有效供給;4、支持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5、進一步抓好錯峰生產,重點放在東三省;6、進一步改進完善相關政策、標準。他最后表示,今年冬天,東北水泥行業可能非常寒冷,希望大家能夠站在行業的高度,多溝通交流,形成共識,認真做好今冬明春的錯峰生產,抱團取暖度過寒冬。寒冬過去,水泥行業的春天就不遠了。
喬龍德會長在講話中強調,清理違規是去產能的重要部署和手段,要把清理違規建設項目放在去產能工作的第一位,把“批小建大、產能重復置換”等違規項目都清理出來。淘汰落后不僅要淘汰不違規的落后產能,違規的也要淘汰。喬會長表示,東北水泥行業面臨著四個方面的癥結問題:一是產能嚴重過剩,需求不足;二是盡管實行了錯峰生產,但是過剩太嚴重,解決不了問題;三是外圍環境不利。客觀上,產能嚴重過剩是歷史形成的問題,短期難以解決,還需要依靠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四是思想觀念相對滯后,依賴性比較強。他希望大家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團結起來,共同做好錯峰生產工作,并針對錯峰生產、去產能和清理違規等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在《泛東北地區水泥去產能的方案建議》報告中指出,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地區水泥行業的熟料產能利用率已經連續三年持續下滑,整個行業在產品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僅靠提高產品價格也不能改變行業虧損的局面。改變四省區水泥行業的困境唯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動真格地壓減嚴重過剩產能,拆除和關閉一批水泥熟料生產線,淘汰60萬噸規模以下的水泥粉磨站,行業形勢才能好轉。去產能需求政府部門、企業領導、行業協會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有計劃地推進。水泥去產能的落實關鍵在政策創新、機制創新。去產能要大膽創新市場化的補償機制。要維護關閉企業的合法權益,尤其是被關閉企業員工的權益。本著續存企業為退出企業的市場份額“買單”的公平原則,建立省區級的水泥去產能專項基金非常必要。要把工信部提出的在東北建立水泥集團的結構調整創新試點做實,地方政府部門理應支持這種市場化的平臺經濟實體,要出臺必要的政策,要求平臺公司盡快設立水泥去產能專項基金,引導企業參與平臺公司建設,加速過剩產能的退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核心,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沖破瓶頸,走出一條水泥行業結構調整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2018年泛東北水泥結構調整高質量負責研討會就今冬明春泛東北水泥錯峰生產、去產能、清理違規建設項目三大內容,進行了研討交流,達成如下一致原則意見:
一、堅持執行錯峰生產對需求大幅下降,熟料產能利用率已低于40%的泛東北地區,有必要在往年的冬季錯峰停窯5個月的基礎上,延長到6個月,以緩解產能嚴重過剩帶來的企業虧損局面。各省區之間錯峰生產起止時間盡可能一致;省區內的各分區域市場在保證總停窯天數不變的情況下,停窯的起止時間可以做適當調整,并上報省協會備案。
二、要全面核實違規建設項目,摸清家底,明確去產能、淘汰落后的對象。八大區的總負責人要確實按照建材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的通知要求,盡快落實核查內容,上報核查結果,提出淘汰落后和去產能的建議。
三、要加強法規化淘汰落后產能,要市場化專項基金引導過剩產能退出,加快啟動泛東北水泥去產能工作。會議認為,去產能是泛東北地區水泥行業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支持各省區平臺公司的統一經營市場協調工作,要今早提出去產能的專項基金設立和管理方案。要將全面核實違規建設項目與淘汰落后、去產能相結合,加快去產能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