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水泥這個行業,上峰水泥副總經理、董秘瞿輝就滔滔不絕起來。他說,我國的水泥行業處于過度競爭的狀態,未來幾年,一定會出現大量行業內的兼并重組,“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將會成為市場的常態。在瞿輝看來,水泥行業的未來發展潛力,就是看誰家更能控制生產成本、更能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保持良好的市場競爭狀態。
瞿輝的觀點與中郵證券一位分析師不謀而合。這位分析師認為,“展望中長期,從我國水泥行業的發展周期來看,目前我國水泥市場整體處于成熟期,行業高增長階段已經過去,集中度提升成為中期行業發展邏輯。在當下國家深化供給側改革和行業季節性錯峰生產的背景下,行業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龍頭公司將充分受益。”水泥是一種不宜進行長途運輸的基礎建材,它質量大、單位價格低的屬性,造成了水泥行業的“運輸半徑”問題,超過一定區域的運輸距離,運費就會超過水泥的價格,從而導致水泥賣不出去。近幾年,得益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提速,水泥的消耗量也在逐年提升,上峰水泥正是抓住了這一塊“大蛋糕”。上峰水泥一位高管告訴記者,上峰水泥的經營戰略以華東市場為核心,背靠安徽懷寧、銅陵石灰石資源,沿江粉磨站靠近終端市場,市場優勢、成本優勢構筑長期競爭壁壘,未來還有吉爾吉斯斯坦等海外產能的投放,從而帶來量的彈性。
“我們董事長是浙江人,他身上充滿了浙商務實的精神,尤其是對成本的控制,可以說我們對成本控制的追求,達到了一種極致。”瞿輝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浙商精神”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節省成本,“螺螄殼里做道場”。他舉例說,浙江諸暨有一個鎮子是全世界襪子行業最大的集散地,這里的小工廠、家庭作坊層層分工,誰家生產經線、誰家生產緯線、誰家生產皮筋,都有詳細的分工,而正是靠著這樣細致的分工和精細的成本控制,他們才把襪子的生產成本控制到了全世界最低價。“我們正是用做襪子的精神來做水泥,我們力爭要成為國內水泥行業里,生產成本最低的一個。”瞿輝說,上峰水泥的高管團隊開會,經常性的一個議題就是大家討論怎么樣控制生產成本。
其實,上峰水泥有著靚麗的三季報報表。財報公告顯示,上峰水泥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6.25億元,同比增加23.33%,凈利潤9.18億元,同比增加101.61%。就今年第三季度而言,上峰水泥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43億元,同比增加37.58%,淡季價格高位助推單季收入高增;單季度實現歸母凈利4.09億元,同比增加111.16%。
另外,今年入冬以來南方水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受天氣影響,南方的冬天歷來是建筑施工的高峰期,而北方地區由于受低溫和環保限產的影響,很多水泥廠開始錯峰生產或者直接進入冬季停工。一位券商分析師稱,“11月中旬,盡管國內部分地區遭遇雨水天氣,但受益于低庫位和趕工需求支撐,水泥價格繼續保持上行態勢。考慮到多地區水泥價格已經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企業繼續推漲意愿下降,除少數地區價格仍有上漲預期以外,大部分地區將會進入高位穩定階段。”據一位行業人士透露,由于南方水泥價格持續高漲、供不應求,甚至出現了北方某些水泥企業,利用大型貨船把北方水泥運到南方來賣的現象。
“公司既然業績這么好,為啥還要下大力氣做成本控制呢?”面對記者的疑問,瞿輝解釋道,“現在的水泥價格高漲,是供求關系決定的,有時候一天就一噸漲幾十塊錢,這種價格并不能視之為常規的利潤。因為雖然多賣了幾十塊錢,但我們并沒有提升水泥的品質。而水泥行業是有周期性的,既然有價格高的時候,也就會有價格下跌的時候。我們現在控制好了生產的成本,到了未來的行業寒冬,我們就有生存下去的本事。”上峰水泥之所以如此“苦練內功”,就是要在行業好的時候看到未來的周期性變化,提前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