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水泥人網了解自 2017年3月在政府主導下山東省成立了全國首家聯合水泥公司暨淄博聯和水泥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后各區域的聯合水泥平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陸續成立,并在各區域內引領市場成為促進行業利潤增長的新看點。
從各企業已發布的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可見各區域水泥企業利潤增長之“一斑“。
最具代表性的華東區域的龍頭企業海螺水泥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777.9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7.16億元,同比增長111.20%;
民營企業的龍頭紅獅集團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4.38億元,同比增長50.89%;歸母公司凈利潤達40.90億元,超過2014年至2017年四年間的總和,同比增長達275.99%。
水泥行業的龍頭老大中國建材(03323)前三季度歸屬股東凈利潤達76.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2倍,業績超預期。
世界水泥協會主席、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中國建材集團通過自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水泥企業聯合重組,在今年水泥整體銷量比去年下降3%的情況下,成功推動企業營業利潤獲得大幅提高。
就連水泥行業一直以來的虧損大戶冀東水泥也一躍成為利潤增長的“新星”,實現利潤14.25億,同比增長111.70%。
注:華潤水泥利潤總額60.93億港元 按1港元=0.8826人民幣計算利潤總額約53.78億元人民幣
從上述11家水泥企業2018年前三季度利潤額及同比增長率來看,今年水泥行業的利潤額創新高是大概率事件,相關行業人士預測2018年水泥行業的利潤總額或將創造近8年來的新高,或將高達1200億~1400億。
數據來源:水泥人網信息中心數據庫
行業利潤突破新高的背后,顯現部分區域企業的”難看吃相”。據水泥人網通訊員反饋,今年以來部分區域熟料、水泥產品供不應求。部分區域水泥企業全年庫位均在50%以下,水泥價格處于近幾年來的絕對高位。
高利潤讓停產多年的生產線全轉動起來了
水泥價格高位運行、市場供不應求,其噸利潤更是誘人,引無數外來逐利資金覬覦,更有部分已經停產多年的窯線又重新開啟運轉。其中不乏日產2000噸以下的小窯線,從外觀上看窯體已經生銹,卻還是在晝夜不停的“帶病延年”。
如不是親眼所見,誰也不會相信,已經停產多年日產900噸的窯線也可以重新開啟。水泥人網通訊員反饋稱,這條日產900噸的窯線因距離市區較近且能耗相對較高,已停產多年,窯線外觀已銹跡斑斑。
也有部分區域日產1000噸以下的老舊窯線以生產特種水泥的名義生產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人網信息中心相關數據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特種水泥企業在生產普通硅酸鹽水泥。企業銷售人員表示,生產什么水泥完全看市場需要。有企業常年掛牌特種水泥的價格,但是從建廠起一噸也沒生產過。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除了山東省,河北省、河南省、江蘇省、廣東省也會陸續傳來業績捷報,水泥行業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利潤是大概率事件,您認為這個功勞歸誰呢?聯合公司?行業協會?主管部門?水泥企業?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