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成都市氣象局預測,7月至8月,降水量偏少、氣溫偏高,擴散條件較去年同期偏差,臭氧污染形勢較去年嚴峻。守護“藍天幸福感”,成都將在嚴格落實夏季臭氧防控措施,強化重點時段臭氧生成前體物VOCs、NOx污染管控的同時,提前謀劃秋冬季藍天保衛戰攻堅行動,將修訂《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建立成都平原經濟區八城市聯合會商機制。
PM10、PM2.5雙下降
“2019年1-5月我市優良天數121天,優良天數率80.1%;其中優15天,良106天,超額完成省上下達我市1-5月常態化管控目標。”成都市大氣辦副主任、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曠良義在發布會現場通報,與去年同期相比,優良天數增加27天,主要污染物PM10、PM2.5平均濃度下降幅度分別為14.0%、13.8%。還有更新的一組數據,截至6月18日,優良天數132天,優良率78.1%,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天,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6、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12.7%,“這已經與2013年全年的優良天數據持平。”
這與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的持續推進息息相關。
臭氧污染較去年嚴峻
然而,另一種威脅也在悄悄逼近:受階段性高溫、強輻射氣象條件影響,成都已經出現16天的臭氧污染,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6月臭氧污染7天,同比增加4天。據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和氣象部門的聯合會商結果顯示,6月底到7月上旬有一次較長的臭氧污染過程,形成區域污染的可能性極大。同時,7月至8月,降水量偏少、氣溫偏高是總體趨勢大背景,擴散條件較去年同期偏差,臭氧污染形勢較去年嚴峻。“綜合判斷,7月-8月有3-4次臭氧污染過程,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能出現極端高溫,臭氧極值出現的可能性大,有重度污染風險。”成都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夏季臭氧分析研判情況來看,今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形勢嚴峻。
啟動夏季臭氧防控措施
如何守護“藍天幸福感”?記者了解到,目前成都已經啟動了多項夏季臭氧防控措施,對重點時段臭氧生成前體物VOCs、NOx污染管控,合理制定和實施分類管控策略。
同時,嚴格落實涉氣企業夏季錯峰生產,實施綠色調度,拉法基、亞東、蘭豐3家水泥企業錯峰生產,計劃6月至8月平均每條生產線停產不得少于30天,南玻、臺玻、明達3家平板玻璃企業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實現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明達、南玻全線在日產量基礎上每日減產不低于10%。
同時,“大春”秸稈禁燒將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并持續開展秸稈禁燒無人機巡查工作,人工巡查和無人機巡查有機結合,完善“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體巡查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