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通訊員消息,近期在河南省北部區域出現一種“定制”的水泥。市場銷量相對較大,且出廠價較區域內其他品牌水泥低10-15元/噸。重點還不是其價格優惠,還有搬運工可以省點力氣。








經銷商稱其為“個性定制”,從40公斤到50公斤均可定制,而且可以保證強度指標,定制袋重、品牌、出廠檢驗單多個元素的。包裝水泥袋重不足,會直接影響了砼企業的產品配比,導致砼產品從配料階段就出現隱患。
據水泥人網了解,袋重不足源于幾年前的“價格戰”時期,在低價水泥盛行的區域。為搶占市場,部分企業為經銷商和批量客戶定制“小包裝”水泥。通常定制包裝的水泥經銷商和訂單客戶均是知情者,但是終端消費者卻被蒙在鼓里。
此前在華南區域,市場監管部門查獲一批高仿水泥,現場一位自稱水泥銷售老板的男子表示,自己銷售的水泥還算比較有良心,每包有90多斤,有的假水泥只有80多斤。通常消費者在購買水泥的時候不會單獨稱重。
黑龍江哈爾濱市場監管部門曾接到一起消費者投訴。消費者高先生以500元/噸的價格購買了兩噸零10袋水泥(每袋25公斤),合計共付貨款1125元。稱重后發現每袋只有42斤,整差了720斤。經銷商稱其水泥是按袋賣的,不是按噸賣的。
水泥人網曾報道在晉中地區有消費者反映 ,在多個鄉鎮零售市場袋裝水泥與外包裝標注份量多有誤差,水泥廠家涉嫌欺詐消費者。經過調查發現,消費者多受其低價誘惑,購買時經銷商多稱促銷優惠,并不提示袋重不足。消費者運回稱重才發現部分袋裝水泥份量與實際標注份量不符,水泥實重只有47.5,與外包裝標注50公斤分量差2公斤之多。



據水泥人網市場調研人員了解,還有一種定制品牌水泥,是自水泥企業購買了散裝水泥自行分裝的。借用品牌水泥在當地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相對價格比非品牌水泥價格高,以進行套利操作。


在華南某省,消費者反映所購買的品牌水泥袋重不足。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人員從現場稱重、水泥袋口的密封等情況判斷,袋重不足的水泥都被代理商私自分包了,導致“缺斤短兩”。水泥產品代理經商也承認這批水泥存在“缺斤短兩”,是為“分裝水泥”。
一直以來水泥行業的“瘦身水泥”、“分裝水泥”屢被詬病,2018年西南云貴區域專門針包裝水泥的凈重做了抽查。抽查結果顯示多家水泥企業袋重不足。

據水泥人網了解,通用水泥產品標準要求,水泥袋裝時每袋水泥凈含量為50kg,且不得少于標志質量的99%;隨機抽取20袋總質量不得少于1000kg。
部分企業使用相對廉價的水泥包裝袋,水泥出廠存在“漏冒噴灑”現象,用戶購買運輸后所得水泥的實際質量可能與標識質量有偏差,這可能對后續施工工藝及成品質量產生影響,相關行業專家建議購買時使用稱量器具對水泥進行逐包稱重或抽查稱重方式進行檢查。
水泥是實行許可證管理的產品,GB175-2007明確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在包裝袋上清楚標明執行標準、水泥品種及代號、強度等級、生產者名稱、生產許可證標志(QS)及編號、出廠編號、包裝日期、凈含量等,消費者可依據包裝袋上的生產許可證編號上網查詢,謹防使用假冒或無證水泥。
散裝水泥出廠時,企業必需向用戶提交與袋裝標志內容相同的卡片,包括企業名稱、許可證編號、水泥品種標號、出廠日期、數量等。為了避免產生質量糾紛,互相推卸責任,消費者購買水泥時,一定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嚴格交貨與驗收手續,按水泥實際包裝標識及合格證卡片進行認真確認。








經銷商稱其為“個性定制”,從40公斤到50公斤均可定制,而且可以保證強度指標,定制袋重、品牌、出廠檢驗單多個元素的。包裝水泥袋重不足,會直接影響了砼企業的產品配比,導致砼產品從配料階段就出現隱患。
據水泥人網了解,袋重不足源于幾年前的“價格戰”時期,在低價水泥盛行的區域。為搶占市場,部分企業為經銷商和批量客戶定制“小包裝”水泥。通常定制包裝的水泥經銷商和訂單客戶均是知情者,但是終端消費者卻被蒙在鼓里。
此前在華南區域,市場監管部門查獲一批高仿水泥,現場一位自稱水泥銷售老板的男子表示,自己銷售的水泥還算比較有良心,每包有90多斤,有的假水泥只有80多斤。通常消費者在購買水泥的時候不會單獨稱重。
黑龍江哈爾濱市場監管部門曾接到一起消費者投訴。消費者高先生以500元/噸的價格購買了兩噸零10袋水泥(每袋25公斤),合計共付貨款1125元。稱重后發現每袋只有42斤,整差了720斤。經銷商稱其水泥是按袋賣的,不是按噸賣的。
水泥人網曾報道在晉中地區有消費者反映 ,在多個鄉鎮零售市場袋裝水泥與外包裝標注份量多有誤差,水泥廠家涉嫌欺詐消費者。經過調查發現,消費者多受其低價誘惑,購買時經銷商多稱促銷優惠,并不提示袋重不足。消費者運回稱重才發現部分袋裝水泥份量與實際標注份量不符,水泥實重只有47.5,與外包裝標注50公斤分量差2公斤之多。



據水泥人網市場調研人員了解,還有一種定制品牌水泥,是自水泥企業購買了散裝水泥自行分裝的。借用品牌水泥在當地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相對價格比非品牌水泥價格高,以進行套利操作。


在華南某省,消費者反映所購買的品牌水泥袋重不足。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人員從現場稱重、水泥袋口的密封等情況判斷,袋重不足的水泥都被代理商私自分包了,導致“缺斤短兩”。水泥產品代理經商也承認這批水泥存在“缺斤短兩”,是為“分裝水泥”。
一直以來水泥行業的“瘦身水泥”、“分裝水泥”屢被詬病,2018年西南云貴區域專門針包裝水泥的凈重做了抽查。抽查結果顯示多家水泥企業袋重不足。

據水泥人網了解,通用水泥產品標準要求,水泥袋裝時每袋水泥凈含量為50kg,且不得少于標志質量的99%;隨機抽取20袋總質量不得少于1000kg。
部分企業使用相對廉價的水泥包裝袋,水泥出廠存在“漏冒噴灑”現象,用戶購買運輸后所得水泥的實際質量可能與標識質量有偏差,這可能對后續施工工藝及成品質量產生影響,相關行業專家建議購買時使用稱量器具對水泥進行逐包稱重或抽查稱重方式進行檢查。
水泥是實行許可證管理的產品,GB175-2007明確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在包裝袋上清楚標明執行標準、水泥品種及代號、強度等級、生產者名稱、生產許可證標志(QS)及編號、出廠編號、包裝日期、凈含量等,消費者可依據包裝袋上的生產許可證編號上網查詢,謹防使用假冒或無證水泥。
散裝水泥出廠時,企業必需向用戶提交與袋裝標志內容相同的卡片,包括企業名稱、許可證編號、水泥品種標號、出廠日期、數量等。為了避免產生質量糾紛,互相推卸責任,消費者購買水泥時,一定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嚴格交貨與驗收手續,按水泥實際包裝標識及合格證卡片進行認真確認。
近年來,各區域常有關于水泥質量引發的消費糾紛,多為消費者在自建房屋或裝修過程中,發生墻面水泥或瓷磚脫落現象。但是不少消費者全部水泥用完后才發現問題,無法取樣檢驗鑒定水泥質量。
水泥人網友小編提醒:購買使用水泥時一定要留樣。GB175-2007《 通用硅酸鹽水泥》標準要求水泥樣品要留樣3個月,以備將來一旦水泥出現問題時,用所留樣品可以進行追溯。
小編算了個賬,水泥400元/噸,一噸20包,單價20元/包。50kg/包,每公斤0.4元,按40kg /包計算是每公斤0.5元。單價上漲了0.1元/公斤。一公斤漲0.1元,一噸1000 kg就漲了100元。這樣算這低價水泥并不低價。反倒漲了100元/噸!
(來源:水泥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