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冬至,北方網友可能都在家里烤著暖氣,吃了一頓熱騰騰的餃子。如今,在我國的一些農村地區,還得靠燒柴火做飯、燒煤取暖。因為不夠環保,改用清潔煤,以及“煤改氣”,成了這幾年一直備受關注的話題。政策方向是對的,但有時會因為政策推進太心急,出了糟心事兒。
這幾天,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大槐樹鎮南營村的村干部被曝以保護環境為由,挨家挨戶把村民家中的爐灶用水泥封住,不許燒柴火做飯,以免污染空氣。村民們還說,冬天村里也不讓他們燒煤取暖,要改用天然氣或空調取暖。對此,當地政府也做出回應,說是“對居民家中的爐灶進行水泥填充是在與村民協商之后執行的,是為了推進散煤治理和清潔能源的替代工作”。那么,事實究竟如何?清潔能源的推廣和使用又存在哪些難點呢?
直接封爐子!
南營村禁止村民生火做飯、燒煤取暖
臨汾市洪洞縣大槐樹鎮南營村村民張先生(化名)告訴記者,從今年9月起,村里就通過張貼通知、廣播通報等方式,通知村民禁止燒柴做飯以及燒煤取暖,以免污染空氣。
張先生:“喇叭里喊,村里邊還拿紅紙張貼布告,要求不能燒火做飯、燒煤取暖。”
張先生說,入冬以后,鎮政府開始派警車在村里巡邏,如果發現有人燒柴做飯或者燒煤取暖,就直接將家中的柴火和煤炭收走,運到村里集中處理。
張先生:“挨家挨戶檢查,每天晚上都有派出所的警車在村里邊巡邏。如果發現你家有煤有柴火,直接給拉走,拉到村委會一個統一的地點。”
多名村民告訴記者,進入12月以后,村里開始采取統一措施,用水泥、磚塊等將村民家中的爐灶封閉,同時沒收村民家中存有的煤炭。南營村村民蘇女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這樣的強制做法,自己并不能接受。
蘇女士:“拿著水泥和磚全鋪封了。”
記者:“村民對于爐子被封怎么看呢?”
蘇女士:“心里都不高興。”
燒大鍋灶做飯,這樣一種傳統的做飯方式被禁止以后,也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張先生:“農村永遠都是用柴火、用煤炭燒火做飯,這個是最多的,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要用。”
除了生火做飯的習慣被迫改變,供暖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長期以來,當地村民主要靠燒土炕來取暖。這幾年,家家戶戶逐漸安裝了暖氣片,通過燒煤炭取暖。2017年起,村里開始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供暖。
村委會回應:為防火災采取強制措施
南營村究竟為何禁止村民用柴、用煤?今年9月份,《臨汾市2019年散煤污染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發布,當地劃分了“禁煤區”和“禁燃區”,南營村所在的洪洞縣大槐樹鎮就位列其中。根據通知,對于禁燃區、禁煤區,臨汾市要求各級政府對居民用戶的存煤進行“清零”以及依法處置高污染燃料。
不過,對于如何做到禁煤、禁燃,各村都以勸說、鼓勵為主,臨汾市并沒有統一的強制執行標準。
針對此事,記者聯系了南營村村委會,村干部表示,對居民家中的爐灶進行水泥填充是在與村民協商之后執行的。村里大多數農戶家里土灶和天然氣灶的距離過近,還容易引發火災,所以村里采取了強制措施。
村干部:“燒煤燒柴容易引起火災,危險性太大,所以為了老百姓的安全,直接去掉老百姓的土爐子。”
禁煤區和禁燃區啥標準?
費用過高如何負擔?
禁止燒柴、燒煤,村民該如何正常的做飯、取暖呢?洪洞縣縣長楊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禁煤區是禁止燒煤的,相關區域均已經完成煤改氣、煤改電等工作;禁燃區允許燒煤,但必須使用清潔煤。而南營村既是禁燃區也是禁煤區,不僅禁止使用普通散煤和柴火,就連清潔煤也不允許使用。楊建軍稱,從去年開始,洪洞縣除了給禁煤區每戶安裝天然氣等設備外,一次性補貼6000元,冬季取暖期間會再補貼900元。目前,有66000多戶已經完成煤改氣的改造工作。
推廣使用更清潔環保的能源供暖,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南營村村民表示,由于農村的房子面積偏大,煤改氣之后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雖然有了一定的政府補貼,對于很多農村家庭來說使用的成本仍然過高。
張先生:“以前用煤取暖的話,一冬天用1000多塊錢就夠了。如果用天然氣取暖,要翻一倍兩倍,甚至是三倍四倍的價格。”
村民董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冬天依靠天然氣取暖,除去補貼之后一共花了3700元。
目前,在南營村等處于禁煤區的村莊里,村民家里如果不使用天然氣就只能依靠空調來取暖。農村的房子相對寬敞,用空調取暖不僅效果不佳,成本甚至比天然氣還高。
臨汾市是用哪些標準劃定了禁煤區和禁燃區?對于禁煤區內無力承擔天然氣使用費的村民又如何保障?記者多次聯系臨汾市有關部門,截止發稿前,沒有得到回應,相關事件正在進展中。
(來源:中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