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早的水泥工業,始于中國水泥廠。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頒發《建國方略》,其中“實業計劃”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在孫中山先生的親自過問下,當時在上海從事營造業的姚錫舟先生,同上海金融界巨頭吳麟書、陳光甫和實業界人士薩桐蓀、胡躍庭、顧蘭洲等人,集資50萬兩白銀,籌建中國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19年選定水陸交通方便,礦產資源豐富的南京青龍山建立水泥工業。經過地質勘探、購置廠基、建造廠房、安裝機器,于1921年9月3日,中國水泥公司(中國水泥廠前身)宣告正式成立。12月22日,經民國政府商業部核準注冊營業。1923年4月16日正式開工生產,1924年7月16日使用泰山牌商標(商標局商標注冊證四五O號)。它的創立不僅是江蘇省和南京市水泥工業的開端,也是中國早期一個重要的水泥企業。
中國水泥廠坐落在南京市龍潭鎮青龍山北麓,與江寧、句容毗鄰,占地總面積為4758畝(山3462畝)。與寧杭公路銜接,鐵路則有專用線1.5公里,經龍潭站與滬寧鐵路接軌,交通運輸十分方便。
建立中國水泥廠一直是孫中山先生要在揚子江岸“創建大水泥廠”的宿愿。未曾想到,在水泥廠投產一年不到,孫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國水泥公司主要創始人姚錫舟毅然以工廠的全部資產向上海銀行抵押,換取資金一百多萬,承建了中山陵的主體工程,全部采用南京首次自產的“泰山牌”水泥。聞名中外的中山陵建成后,中國水泥廠名聲大振,其“泰山牌”水泥也聞名全國。后經過逐步發展壯大,1934年又從德國購買了旋窯,使產量逐年上升。1949年后,水泥廠得到更大的發展,產量翻了十多倍。1979年其產品質量獲得國家金質獎,全國許多大型建筑工程,都選用中國水泥廠的水泥,還為國家創收了大量的外匯。
(來源:金陵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