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如今的樅陽海螺,我們可以看到:成捆的秸稈代替原煤成為工業燃料,礦車在數字化系統的遠程指揮下進行采運作業,水泥生料自動取樣制樣、檢測分析、配料調整,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個現代化工廠就此呈現在我們面前。
樅陽海螺總經理程小兵表示:“站在‘十四五’新的歷史起點上,樅陽海螺將以‘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引領,以‘工廠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產業綠色化’為方向,結合工廠生產實際建設需求,穩步推進智能化工廠的迭代升級和無人化、工業大腦項目建設,實現生產經營管理效率的優化提升。”

樅陽海螺
引進現代化技術,打造全流程智能工廠。過去二十多年,樅陽海螺依靠創新驅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實現了企業又好又快發展。如今,樅陽海螺通過創新賦能,運用移動通信網絡、數據傳感監測、信息交互集成和自適應控制等先進技術,實現覆蓋整個水泥生產及發運環節的全系統智能優化,建設具有海螺特色、先進可靠的全流程水泥智能化工廠。
2019年6月至今,樅陽海螺數字化智能礦山系統、專家自動操作系統、設備管理及輔助巡檢系統、智能質量控制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陸續投入使用。各系統有序推動和貫通運行,實現了工廠運行自動化、故障預控化、管理可視化、全要素協同化、決策智慧化,進一步提升了工廠運行質量、經濟效益和安全環保水平。
分管礦山和設備的公司副總經理周明科表示:“數字化智能礦山系統的建設,讓礦山開采搭配及質量控制受控度明顯提升,石灰石CaO較未投用前下降0.54%,礦山主機運行、各類消耗、指標實時在線,能及時指導生產控制和成本管控。自設備管理及輔助巡檢系統投運以來,共點檢34309項,總點檢率99%。共發現設備隱患20處,處理異常狀況212項,生成工單181項,減少了現場人員點檢勞動強度。

數字化礦山系統
“通過專家自動操作系統的應用,生產線整體穩定性較上線前大幅提升,有效解放了操作員工作強度,人員得到優化,指標得到改善,運行穩定性明顯提高,其中6#線最長運行達到373天,標準煤耗同比下降0.69kg/t”,分管制造一、二分廠的總經理助理張慧明表示,“智能質量系統建設的試運行,讓取樣代表性、檢測準確性得到提高,減少了取樣、檢測崗位工作量,優化控制工段14名員工,調入其他工作崗位,進一步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

專家控制系統
整合信息資源,以數據智慧推動經營管理。樅陽海螺基于智能化平臺,綜合利用各項數據信息,以智慧管理促進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發展。2019年10月,云銷系統上線使用,客戶可以通過此平臺遠程自助下單,簡化銷售流程,提升客戶滿意度,并減化公司發運流程,提升發運效率,同時強化流向管控,杜絕經營風險。2020年9月1日,供應鏈系統開始試運行,通過供應鏈系統的運行,建立統一的物資備件管理體系,實現了內部互聯互通、共享互備的統一管理平臺。2020年11月,NCC集中財務系統投入使用,增加銀企直聯電票和預算系統,整合財務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2021年2月22日,樅陽海螺啟動了“海螺工業大腦”試點項目論證建設工作,重點梳理了信息化管理目前存在的痛點問題,挖掘訴求,結合公司生產實際,系統梳理總體建設需求,明確了未來水泥工業大腦和信息化項目建設的方向。
加大生態環保投入,建設花園式綠色工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樅陽海螺一直將環保視作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堅守環境就是效益的理念。“十三五”期間,樅陽海螺高度重視技改和環保管理,投資了約8.16億元,順利開展了SCR項目技改、噪音治理、新增環保收塵設備等等。當前,中央提出“碳達峰、碳中和”,以及生態環保、綠色發展新理念。樅陽海螺發揮科技強企意識,加強前瞻性研究,繼續推進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將樅陽海螺打造成一座節能減排、環境最優、社企和諧的現代化綠色工廠,展現了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

綠色工廠
2019年12月,樅陽海螺對主廠區、礦山破碎系統、裝運分廠及輸送廊道噪聲進行治理,在破碎系統、熟料生產系統、原料系統、水泥粉磨系統、發電系統等生產系統設置隔聲罩、消聲器、封閉等措施,控制廠區噪聲。預計2021年4月份建成后樅陽海螺廠界、周邊敏感點噪聲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二類標準,廠區主要崗位噪聲滿足《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中接觸限值標準。
2020年10月,樅陽海螺投資5000萬元的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調試運行,目前日使用生物質秸稈約150噸,可替代約50噸原煤。該項目為國內水泥行業首套生物質替代燃料系統,不僅可緩解水泥工業對煤炭的依賴性,同時可帶動區域內的生物質“廢物”資源化產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樅陽海螺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作為銅陵市“無廢城市”建設項目,已被評為安徽省重點科技專項。

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
樅陽海螺在集團和股份公司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技術立企、創新強企”的理念,構建“以智能生產為核心”“以運營維護做保障”“以智慧管理促經營”的智能化生產模式,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目標,主動作為,逐步發展為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現代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