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官網發布《關于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第720號代表建議答復的函》稱,韓先云代表在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建議》收悉,經研究辦理,并給予答復。

2020年3月,發布安徽省水泥行業地方排放標準,在產92條水泥熟料生產線達標;大力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累計已完成1875萬噸產能改造;全省共排查發現“散亂污”企業19095家,已完成整治19005家。
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加大貨運鐵路建設;升級車船結構和油品質量,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三油并軌”。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累計淘汰6.6萬余輛老舊柴油貨車,黃標車全部清零;全省基本建成機動車“天地車人”一體化監控系統;16市均已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行區,已完成7.6萬余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處罰冒黑煙或駛入禁行區的非道路移動機械3935輛。
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和揚塵綜合治理,深入貫徹《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全省設區市建成區和縣城道路保潔機械化清掃率分別達到80%和60%以上;采用衛星遙感,全天候監控秸稈露天焚燒火點,各地已建全延伸至自然村的秸稈禁燒網格化監管體系。
下一步安徽省將繼續實施空氣質量改善行動計劃,繼續推動實施水泥、鋼鐵、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工程。推進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提高鐵水貨運輸量和運輸比例。實施柴油貨車國六排放標準升級,加快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老舊燃氣車輛的淘汰更新。
關于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第720號代表
建議答復的函
韓先云代表:
您在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的建議》收悉,經研究辦理,現答復如下:
一、全省空氣質量改善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省深入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全省PM2.5年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25%;PM10年均濃度為61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19.7%;優良天數比率為82.9%,較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全省空氣質量大幅改善,三項指標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老百姓藍天獲得感顯著提高。
二、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一是強化深度治理。推進傳統產業治理設施提標改造,2020年1月1日,全省25個行業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2020年3月,發布安徽省水泥行業地方排放標準,在產92條水泥熟料生產線達標;大力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累計已完成1875萬噸產能改造;全省共排查發現“散亂污”企業19095家,已完成整治19005家。
二是調整能源結構。開展燃煤鍋爐淘汰和綜合整治淘汰,全省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和在用火電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實現禁燃區內散煤清零,非化石發電量持續下降,2020年占總發電量比重達到13%。
三是升級運輸結構。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加大貨運鐵路建設;升級車船結構和油品質量,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實現“三油并軌”。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累計淘汰6.6萬余輛老舊柴油貨車,黃標車全部清零;全省基本建成機動車“天地車人”一體化監控系統;16市均已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行區,已完成7.6萬余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處罰冒黑煙或駛入禁行區的非道路移動機械3935輛。四是深化用地結構。
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和揚塵綜合治理,深入貫徹《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預拌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防治標準》;全省設區市建成區和縣城道路保潔機械化清掃率分別達到80%和60%以上;采用衛星遙感,全天候監控秸稈露天焚燒火點,各地已建全延伸至自然村的秸稈禁燒網格化監管體系。
三、下一階段主要工作措施
盡管全省順利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各項工作任務,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結合您提出的寶貴建議,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實施空氣質量改善行動計劃,深入優化調整能源、產業和交通運輸結構,進一步減少重污染天數,推動建立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
一是加快低碳能源發展。確定全省碳達峰年限和重點任務,推動林業碳匯核算和交易試點,積極增加森林碳匯能力。嚴控化石能源消費總量,新、改、擴建項目嚴格實施煤炭減量或倍量替代。積極建設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項目,提高區域清潔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二是強化產業布局升級。繼續推動實施水泥、鋼鐵、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工程。積極推進工業爐窯清潔燃料替代工程,推進建成區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支持建設集中涂裝中心、活性炭集中處理中心、溶劑回收中心和清潔煤制氣中心。實施VOCs產品源頭替代工程,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集中開展專項執法行動。
三是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推進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提高鐵水貨運輸量和運輸比例。組織開展環保信息公開查驗、環保關鍵部件核查、OBD功能試驗、發動機及整車實際排放檢驗等項目。推動落實機動車排放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I/M制度),加大機動車遙感監測超標處罰力度,依法調整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限行區。實施柴油貨車國六排放標準升級,加快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老舊燃氣車輛的淘汰更新。
四是持續強化面源管理,大力改善城鄉環境。開展各類攪拌站污染專項整治,提高城市建成區和縣城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加大夏收和秋收階段秸稈禁燒專項巡查力度,常態化實施衛星全年全時段火點監測。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制定出臺我省餐飲業污染控制技術規范。
五是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強化執法聯動。完善預警分級標準體系,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根據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夯實減排措施,對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績效分級,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實行應急減排和差異化管控。完善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涉氣環境違法行為,配合開展大氣監督幫扶,幫助地方解決具體問題,推動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辦復類別:B類
聯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應對氣候變化)處
聯系電話:0551—62376665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
2021年6月29日
抄送:省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選舉工委,省政府辦公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