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太原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太原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针对秋冬季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PM2.5、PM10、NO2和SO2四项指标,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幅削减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排放。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系列行动。百日攻坚时间从今年9月22日至12月31日。
百日攻坚任务分为扬尘污染减排攻坚、工业污染减排攻坚、散煤取暖清零攻坚、运输污染减排攻坚四个方面。
扬尘污染减排攻坚要求通过建筑工地、道路扬尘、裸露地面污染控制,减排颗粒物(以降尘计)约1651.62吨,降幅37%。
持续加大市政工地和建筑工地扬尘整治以及交通道路扬尘治理,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六个百分之百”,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围挡,裸露地面土方、散装物料全部使用不低于2000目密网苫盖或喷洒抑尘剂,土方作业全过程喷雾降尘,实施湿法作业,进出工地车辆全部冲洗,严禁带泥上路;渣土运输车辆严密苫盖,杜绝沿途抛洒。城六区、综改区、中北高新区、西山示范区5000平方米以上、“三县一市”10000平方米以上施工工地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接入监管平台,实现扬尘污染远程监管全覆盖。开展裸露地面和未开发地块排查整治,做到裸露地面和未开发地块全面苫盖或硬化绿化。
开展工地评级和分级管控。制定全市各类工地分级评价标准,加快对全市房建、市政、水利、园林、拆迁等各类建筑施工工地评级,公开评级结果,接受公众监督;被评为C级的工地,在10月-12月停止施工;评为B级的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橙色预警期间停止施工;评为A级的工地,在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停止施工。
工业污染减排攻坚。围绕SO2、NO2和颗粒物指标控制,开展工业污染减排攻坚,实现污染物总体减排13%以上。
加快水泥企业升级改造。2022年10月底前,完成6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并要求在10月15日-12月31日期间停产。东山石灰石矿采取调控措施,减排污染物20%,其余石灰生产企业在10月15日-12月31日期间错峰生产。非引领性混凝土搅拌站企业在10月15日-12月31日期间错峰生产。
水泥熟料生产线清单
截止2021年12月
数据来源:山西省工信厅
运输污染减排攻坚。围绕NO2和颗粒物指标控制,开展运输污染减排攻坚。调整优化运输方式,清徐工业园区铁路年底前建成投运。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工矿企业80%运输使用铁路,公路运输采用国六排放标准车辆或新能源车辆(包括氢能、甲醇车辆)。
建设“绿色运输示范区”。将全市高速环内(不含沿线)设置为“绿色运输示范区”,9月底前,在高速环沿线设置“绿色运输示范区”标志并发布公告。从11月1日起,国五以下(不含)中重型货车禁止驶入。
常态化路检路查。在全市各主次干道开展常态化巡查,对未采取密闭、苫盖措施的各类散装物料运输车辆、渣土车辆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杜绝车辆带泥上路、沿途抛洒行为。
攻坚保障措施不仅要求强化执法监管。实施按日连续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及移送拘留等措施,发挥生态环境部门与司法部门行刑衔接机制作用,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和有力震慑。同时,强化舆论引导。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紧紧围绕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及时曝光突出环境问题和整改情况。完善监督举报、环境公益诉讼等机制,鼓励和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大气污染监督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