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上午,全球首条钢渣捕集水泥窑烟气CO2制备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与低碳水泥生产线在河南省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水泥行业CO2捕集利用技术和产业化运用迈上新的台阶,为钢渣规模化安全应用于建材,实现高值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水泥人网此前报道,项目利用钢渣干法原位捕集利用CO2,在实现水泥窑烟气CO2减排的同时,有效解决钢渣安定性不良问题并提高活性,制备出高活性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钢渣大规模安全、高附加值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和骨料等建筑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据了解,项目由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投资4000余万元,由一条钢渣干法原位捕集利用水泥窑烟气CO2生产线和一条高效复合掺合料生产线组成,每年直接捕集水泥窑尾烟气CO2 1.6万吨,资源化利用钢渣生产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30万吨,生产高效复合掺合料30万吨。项目二期将再建设一条30万吨高效复合掺合料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1.65亿元、利税3200万元,每年资源化利用钢渣30万吨,通过减少水泥中熟料用量和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综合减碳25万吨。
据悉,该项目是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中联同力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合作推进的科技成果转化。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瞄准国家“双碳”背景下水泥、钢铁、煤电等工业碳减排的严峻挑战和重大需求,组建了专门的科技型公司和专业研发团队,致力于工业减碳技术和低碳材料研发、转化和推广,为工业碳减排、固废资源化利用、水泥与混凝土低碳制造等领域提供系统技术方案,服务国家双碳战略。项目核心技术主要依托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大科研平台,由南京工业大学莫立武教授领衔技术研发,目前相关核心技术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据了解,从项目开工建设到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落实属地责任,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济源中联水泥参建人员全力以赴促进度、抓安全、保品质。
“我们提前办好了项目开工建设各类审批手续,还将施工涉及的土地提前进行修整等,确保正式开工后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品质部副部长孙承斌表示,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项目建设“两不误”,济源中联水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提前做好施工规划,尽可能为项目建设提供绿色通道,为施工方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该项目是第一个实现碳捕集实际工业应用的项目。项目建设前期,南京工业大学专家团队选取相应催化剂,经过多次实验,在济源中联水泥的工业中试中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该项目受到煤电钢铁行业的关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资料图:济源中联
“这不仅是国内第一个实现碳捕集实际工业应用的项目,还是全球首条利用钢渣进行捕集的工业化生产线,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工业碳捕集,不仅在水泥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电厂、钢厂等重点行业同样可以应用。”济源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匡三浩说,下一步,济源中联水泥将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设立碳减排中试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并配合政府参与碳减排工业园和研究院的建设,推动工业企业降碳增效、绿色转型。
关于项目投资、收益和更多技术信息,可垂询齐总13705634775,张总1891003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