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建材旗下水泥板块天山水泥、冀东水泥两家龙头企业表示将在辽宁区域设立合资公司。两家公司各持股50%,由冀东水泥合并财务报表。合资公司设董事会,包括冀东水泥三人,天山股份两人。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从冀东水泥和天山水泥推荐人员中选举产生。合资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水泥、熟料、混凝土以及相关原燃材料,设备、装备等的销售、招投票,以及货运、技术服务等。
对于设立合资公司的目的,冀东水泥称是为了加快推进辽宁水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和联合优势,实现区域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近几年水泥行业通过“变相”新增产能,致使水泥产能过剩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而辽宁是全国水泥产能过剩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因为产能严重过剩,竞争“白热化”,水泥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个别企业常年处于限产、停产的状态。强强联合的方式对于提高产能集中度,缓解区域过剩有一定的作用,或为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产能过剩严重,产能集中度逐年提高
与辽宁省类似的是云南、贵州、广西等多区域,近年来不仅竞争激烈,水泥价格低位运行,同时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产能不减反增的现象,部分能耗相对较高的企业已通过出售产能指标退出市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水泥产量于2014年达到24.8亿吨的高峰,此后总产量进入平台期,2021年产量23.63亿吨,同比下降1.2%,增速持续放缓。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水泥产量为15.63亿吨,同比下降12.09%。
龙头企业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前50家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设计产能共计14.2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77%。其中,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水泥熟料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8%,比2019年增长1%。
各大龙头企业按年产能划分,可分为3个竞争梯队。其中,年产能大于1亿吨的企业有中国建材 、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山水水泥、金隅冀东;年产能在5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的企业有红狮、台泥、华润、天瑞等,其余企业的年产能多在5000万吨以下。其中中国建材、海螺水泥、金隅冀东三大龙头占据了水泥行业总产能的37.69%,产能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占比达57%。且绝大多数都有在利用并购重组等方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目前中国水泥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特别以江苏和山东为代表。截至2022年10月,江苏共有相关水泥制造企业数1631家,山东则有657家。按照熟料产能排名,排前三的分别是安徽省、山东省与广东省,区域龙头涉及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南方水泥、中联水泥、中材水泥以及海螺水泥、山水水泥、华润水泥等。
分省市来看各区域熟料龙头企业产能占比有较大的不同。各企业主要分布区域有集中也有分散。
头部企业分布在各区域的实力将逐年加强
华东地区可以说是国内第一大水泥市场,其基础设施建设较早,房地产市场发达,且水路运输便利,大型水泥集团云集。大企业集团产能占比相对较高,如海螺水泥和中国建材,大中型企业也较多,如山水水泥、红狮水泥、万年青、台泥和亚泥等。
在长三角核心市场,海螺水泥和中国建材两家企业的熟料占比达到50%以上,前五大熟料企业占比达70%左右,中小企业的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在市场上海螺水泥和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作为引领者,对市场的把控力相对较大,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中小企业也多跟随其营销和管理策略。同时也因小企业数量少、产能占比较小,对市场秩序影响较小。
华南地区的两广区域是水泥消费的主要市场,广东和广西因西江使得水泥市场贯通,广西通过西江将水泥输送给供给短缺的广东市场。两广市场格局中,华润水泥、海螺水泥和台泥水泥为主,而在粤东地区,因山多水泥运输不便,水泥市场较为封闭,塔牌集团话语权相对较高。
华北地区以京津冀市场为主,水泥行业以金隅冀东为龙头,其在京津冀市场的占有率在55%以上,在山西省的市场占有率在26%以上,且为山西省最大的水泥供应商。
华中湖北地区的华新水泥和葛洲坝两大龙头熟料产能占比在50%以上,产能主要集中分布在鄂西地区,中小企业多集中在鄂东区域。湖北身处长江中游,易受长江上游重庆和长江下游华东地区水泥市场影响,近年来也多有低价熟料、水泥进入重庆和华东地区。
河南地区天瑞水泥、中联同力水泥两大龙头企业占比超50%以上,但是河南区域中小企业数量较多,水泥产能过剩严重。区域内有水泥价格看新乡,而分布于新乡区域的多为中小企业。
西南地区水泥集中度相对较低,其中四川地区,西南水泥、海螺水泥为主;贵州地区,西南水泥、海螺水泥、台泥为主;云南地区华润水泥、华新水泥、西南水泥、红狮水泥等多企业均有,且因其中小企业较多,一直处于相对过剩中。
近几年新崛起了几个产能集中增加的区域,湖南、广西、云南、西藏及川渝地区等。对于广西、西藏、云南等区域的水泥产能增加,过剩严重现象国家相关部委也曾点名批评。
湖南特别湘南长株潭、娄绍地区,因近年来新建产线投产,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区域内不仅分布着中国建材集团下属中南水泥还分布着海螺、红狮、华新、台泥等多家企业。近两年来中南水泥、海螺、红狮等均有新线投产。加之近年来华南龙头华润水泥通过收购企业股权进入,令区域内竞争更为激烈。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多省市都出台相关文件,严禁水泥行业新增产能,同时在双碳政策逐年加严以及智能化技术逐步深入的大环境下,低效产能将有序退出,先进产能占比将占据主流市场。但是,随着水泥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单线产能将逐年扩大,其增量超产能力也将增强,在产能不增加甚至减产能的情况下了现“增量”亦有可能。
而现有水泥熟料产线也将通过技改升级以及水泥+、碳减应用等渠道,向相关产业延伸。同时向海外输出产能、设备、技术和服务,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