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遵义最大城投——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遵义道桥”)披露的银行贷款重组方案引起广泛关注。根据重组协议,155.94亿元银行贷款重组后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年~4.5%/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近156亿元银行债务展期至20年实属罕见。
“霸气”欠款,震惊金融圈
消息一出,震惊了金融圈,“它明明可以不还钱,却选择拖20年,可谓是优雅的做老赖了”。尽管此次遵义道桥成功对约156亿元银行债务进行了重组,但截至2022年6月末,遵义道桥的有息负债余额为457.54亿元,除去此次重组的155.94亿元银行贷款外,遵义道桥还存在大量信托等非标债务,这部分非标债务如何化解也备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银行贷款重组不涉及遵义道桥公开市场债券。目前遵义道桥存续债券29只,存续规模170.72亿元,兑付期主要集中在3-5年内。此外,遵义道桥还存续3只美元债,存续规模2.69亿美元,均将于2025年到期。
遵义道桥是遵义市国资委100%控股企业。业内人士表示,造成遵义道桥现状的根本原因是遵义市无效投资过多,直接原因则是今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导致付息压力剧增。遵义道桥提出这样的贷款重组条件,是通过债委会压下来,银行不得不通过。
近年来,遵义道桥资产流动性较弱,面临极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存在较多被执行人信息。截至2022年6月,遵义道桥存在被执行人信息合计119条,其中大部分为2021年以来新增,被执行金额合计52.36亿元,案由涉及担保债务逾期、建筑工程合同纠纷等。
欠了65万亿,地方城投债务“隐忧”波及一片
城投公司是全国各大城市政府投资融资平台,通俗说是政府为了搞基建专门设立的企业。因此城投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补贴和自己筹资,筹资的方式包括向银行借钱,或者向市场发行债券。
据统计,2021年我国各级政府总负债53.74万亿元,其中,中央23.27万亿元,地方30.47万亿。但当年年底,我国各地投融资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已经高达56万亿左右,比政府债务还高4.2%,且还在迅速扩张之中。
2013年国内城投债余额为2.1万亿,到2022年5月,已经来到了13.74万亿,翻了6倍之多。
这些钱都去了哪里了?基本都用于买地并与房地产公司做开发去了,现在多家房地产企业集中爆雷,整个行业进入寒冬。相较于恒大2万亿的负债、400%的负债率,中国所有的地方城投公司700%的负债率显然更加震撼,而且每年的利息就要还7000多亿,这个雷一旦爆炸,威力是恒大的十倍都不止。
而今城投再次出马,企图复刻之前的套路,但高房价带来的低生育率和社会压力,以及国家大力推行房住不炒等政策,都促使房地产行业和城投进入新的阶段。这也告诉涂料、化工、水泥、建材、装修等产业,积极思考业务转型和模式转换,不能再抱有侥幸心态甚至是坐以待毙了。